APP下载

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2011-12-31解志强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大家都知道,美术课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BGqaQ+ljlAcCUjo6vBipEvfUsVejt0yxWeq1nl76nhM=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BGqaQ+ljlAcCUjo6vBipEvfUsVejt0yxWeq1nl76nhM=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地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的。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地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总之,农村美术教学方法多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总结。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故城县聚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