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
2011-12-31汪云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任何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作些阐述,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问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到了“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要表达却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绝不能因为有一个学生提出符合教学计划的问题就立即“鸣锣收兵”。因为这正是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状态,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提问题,把自己制订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把多次任务转化为学生探究的愿望。例如在“研究空气”时,采用游戏的方法提出问题。这样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
二、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
知识的理解与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感知,学习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实践,实践活动需要充裕的时间,要想取得高效率,教师应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在“交流、设疑、研讨、小结、延伸”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探求”的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
如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那么想什么办法让上浮的物体下沉,而下沉的物体上浮呢?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材料自主探究。20分钟后,学生通过实验,想出了十几种办法: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形会浮在水面上;做一只小纸船把橡皮泥放在纸船上,用橡皮管把橡皮泥绑住;在泡沫上拴上石头等方法,揭开了沉浮的秘密。
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感兴趣了,想深入下去,可下课铃响了怎么办?没关系,课可到此结束。学生想研究的问题没研究完可能有一点可惜,但只要学生有兴致,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后他们会自己去研究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的研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及时的帮助,如提供一些材料、资料等,提高他们探究的信心,同时还要及时地调整下一课时的内容,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三、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发现
科学性、逻辑性是自然科学的特点,教材内容就是依据这一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编排的。因此当学生旧知储备到位时,在教师的指导点拔下,立刻会爆发出思维的火花,跳一跳摘到“桃子”。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架好“梯子”,用心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孩子们无拘无束、大胆发言,教师倾听、观察并鼓励,绝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也决不能去暗示、去替代,即使学生一时不能发现,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出充足的时间,等待学生思考、发现,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研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时,学生在做了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在做实验时都非常认真,请问你们都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墨水在冷水杯中直接就散开了,在热水杯中先沉到水底才一点点散开。”通过教师引导式的提问,学生把实验中的细微变化都发现出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
美国兰本达教授说过:“科学的结论一定要由孩子得出,老师绝对不能告诉他。”这已经成为她教学的一个信条和原则,“结论性的语言绝对不能从老师的口中说出来,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方法、一系列的活动、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得出来,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
有一位老师教学“自制小冰箱”时,其中一个环节是“热水、冷水哪个结冰快”,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经过预测,设计实验,讨论注意事项后,纷纷把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同时放进自制的冰箱里,很快就看到了现象。进行汇报时出现两种结论,六组同学中有四组发现热水先结冰,两组发现冷水先结冰,争执不下,而此时下课铃响了,老师着急了,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后说:“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热水结冰快。”说完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写下“热水结冰快”,听课老师一片愕然。这就引出一系列的思考:“一堂课结束是否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结论”“探究的结论由谁得出”。
一般情况下,我们上的每一节课最后都要有一个“科学结论”,但这也不是说40分钟之内必须要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像上面这个案例,老师完全可以把问题继续抛给学生,让他们课后想办法解决,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关注和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个科学的结论要由孩子自己得出来。如果老师总是在最后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反正老师会说的,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这是相当可怕的。
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课堂中,创设多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对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发现、深挖掘,创设更多的有利于学生独立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天空去锻炼自己,磨炼自己。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