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教学的价值回归

2011-12-31丁永康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音乐教学开放多元,音乐课堂个性张扬,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然而,音乐教学的“功利化”“形式化”“庸俗化”现象也不可忽视,音乐教学要回归其价值本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价值;回归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现代、个性张扬,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重视,然而,音乐教学的“早期化”音乐技能的“应试化”歌曲表现的“庸俗化”、课堂教学的“恭维化”、情景教学的“形式化”等诸多现象也反映出课程的价值缺失,与“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求相背离。因此,音乐教学应回归其价值本质,切实提高其教学的真效能。
  一、尊重主体性与突出指导性相统一
  艺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肯定学生在鉴赏、表现等方面的艺术潜能,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但教师不能“恭维化”地“尊重主体”,一味地为满足学生的喜好设计学习情景,随意曲解作品,这种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致热闹课堂的背后是课程价值的缺失。因此,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还应突出教师的指导性,两者应相互统一。如在歌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歌曲学习章节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媒体反复视听练唱,在学生自主练习的基础上,再利用多媒体的录制功能将学生的仿唱记录下来,与教师的范唱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导评相结合,指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难点,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
  二、关注专业性与形成交融性相统一
  音乐能够愉悦身心、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关注音乐专业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果割裂了音乐教学与课外文化活动、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以及与社会、家庭艺术教育的互相联系,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学校器乐兴趣培养、校外音乐辅导、家庭艺术熏陶、社区艺术活动等多种途径,营造音乐艺术学习氛围,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艺术教育一体化的艺术大教育,将音乐学习融入多彩的生活,并与其他学科开展合作性的教学活动,形成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教学式样,使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迁移、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真正喜爱音乐、主动学习音乐、终身享受音乐。
  三、继承民族性与激发创造性相统一
  音乐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如民族乐器、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内容的渗透性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启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音乐教学中,在继承民族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学生与生俱来的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可以结合音乐学习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教学《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可以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1)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民歌,欣赏自己熟悉的民歌;(2)教师推荐几段有代表性的民歌选段进行欣赏;(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国的地域分布与民歌风格有什么联系?民歌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组织男女学生进行民歌对唱(允许个性化处理词曲)。这样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对民歌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理性认识,彰显了个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尊重现实性与突出体验性相结合
  学起于思,思始于疑。一切学习都应该以现实为背景,以现实为出发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音乐学习的生活化教学,创设有趣、丰富的艺术活动环境,加强艺术体验,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获得对美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习艺术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例如,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乐曲反映的人文背景比较陌生,理解作品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可出示预习题:(1)结合自己所见农民工的生活,说说“旭日阳刚”的《春天里》什么让你最感动?(2)观察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油画,听一听《伏尔加船夫曲》,试着感受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课上引导学生试着从生活、历史的现实背景中解读作品内涵,从而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纤夫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奋勇向前的气概。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学应该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从课程价值出发,尊重主体性与突出指导性相统一,关注专业性与形成交融性相统一,继承民族性与激发创造性相统一,尊重现实性与突出体验性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