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多情”的语文课堂

2011-12-31崔金妹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定态度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契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善于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披文入情,以情入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文章是作者激情的产物,不带着感情去教去学,就不会深刻领悟文章的精髓,对字词句的妙用也不会深刻理解。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在讲课时,我抓住教材的感染性和陶冶性,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如讲解《沁园春·雪》时,我带领学生领会整篇的词句,体会诗意充沛,有声有色。一开头就把人引入美的诗境中去,想象力喷涌而出,衬上“秦皇”“汉武”这些杰出英雄的名字,使学生油然而生出一种雄壮的情感,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毛泽东同志所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并将受感染。所谓披文以人情,说到底就是教师借助教材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设疑引趣,以境激情
  俗话说:学贵有疑。学生特别有好奇心,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一堂课上教师能有几个足以引起学生情境活动或有意创设情境的精彩问题,就很容易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真情。在教《岳阳楼记》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明说“异”和暗含“异”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有关句子。接着我又问:这千变万化的洞庭湖景色中,作者重点描绘了两幅怎样的图画?“迁客骚人”看到这两幅图画,“览物之情”有何不同?“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又有何异?而后再提问:文章怎样围绕“异”字步步深入,篇末见底的?最后学生很快领悟到文章的脉络:由“景异”到“情异”再到“心异”。这种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体会课文的精神实质,领悟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而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三、读中感悟,以声传情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传情达意的极好手段。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声情并茂的朗读容易使学生沉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并产生高层次的感情共鸣。在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前,我先从诗文的字里行间以及每一个标点上去揣摩作者写作此诗时那种悲恸欲绝的思想感情,联想与总理永别时那撕心裂肺的场面,再回忆总理一生奋斗的光辉业绩,在理解体味中也注入了自己对总理无比热爱和深沉怀念的感情。在朗读时,我完全进入“角色”,学生也被诗中的情感打动。这样朗读所产生的艺术力量是由于教师在再现作品感情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努力做到情真意切,缘情发声,以声传情。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汇、沟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课外引申,叩开心门
  大多数课文都蕴涵着作者的爱与恨、褒与贬、拥护与反对、赞扬与批评等思想,单靠介绍作者生平和课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起不到多大理解作用的。因此应该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作者的传记或内容与思想上有联系的文章来看,从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熏陶,带着崇尚作者思想情怀的热情,投入课文学习之中。只有叩开了学生的情感心扉,才能深深体味作者赋予作品的真实情感。
  人物传记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巨大的,学生读了作家传记,会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触摸到文章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我在讲课前,一般要向学生推荐有关作者的传记。例如,学生读了介绍鲁迅生平的书籍,再学习鲁迅的文章,感受到的就不再是一篇篇孤零零的、使人费解的文章了,而是围绕鲁迅战斗的一生和他生活的年代而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于是对作品所表现的不幸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正直坚贞的人由衷地敬佩,对制造种种悲剧的反动统治者深深地厌恶、憎恨,对作者期待的美好未来无限向往,也深深地理解了鲁迅作品大量的反语中所寄托的无限情感。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于永正老师教授《草》,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把插图涂上颜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黄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绿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白色,于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学生的这些涂法,因为孩子看事物、想事理,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
  总之,“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学将褪去生命的色彩。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语文课堂才会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裴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