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2011-12-31陈登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积极思考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善于提出疑问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那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良好数学阅读习惯呢?
一、课前编拟自学提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文与语文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有主线,而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学数学课文让学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的教学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情境,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实际是为学生提供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这具有定向的作用,让学生创设自学提纲的顺序和要求进行课文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
二、重视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课中巧妙设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情绪,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对课文中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的内容,一般水平的学生阅读时钻不进去,又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点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从已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
三、巩固数学要点的认知落实,课后整理归纳
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一小节或每一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形成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练习编排意图,紧密配合例题,围绕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巩固练习,也可布置些课外阅读。如教学《年、月、日》以后,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以本为本,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精心设计作业,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土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