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应对
2011-12-31李学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8期
教学现状
1.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偏低
在不少农村地区,专职英语教师的配备还不到位。在笔者所在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尚有近30%左右的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从事着英语课的教学工作。一方面,他们需要在英语专业领域内钻研,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职称评定、晋级等原因,他们还要在自己原来的专业领域内不断努力,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这种尴尬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制约着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应当承认,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课堂教学的方法、能力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3.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只有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长期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最终取得成功。而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初升高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停留在那些“希望生”“尖子生”身上,教师往往忽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和管理,这也是造成目前农村英语基础教学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一个因素。再加上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敢开口讲,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
4.单一的教师评价体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即“精英教育”的弊端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一个主要因素。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们不能也不愿面对全体学生,往往是“抓小放大,抓少放多”,不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结果是“抓了一小撮,荒了一大片”。
二、应对策略
以上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1.适当加大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