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011-12-31吴中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8期
体育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在体育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多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对于跳山羊、跳高、攀登等活动,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原因,可能是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此类运动就紧张。或者有的学生从小就怕跳高,并因此而害怕跳山羊、跳远及类似的活动。另外,若有学生怕跳高,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了解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避免引起条件反射。一般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努力锻炼,体验欢乐。
2.消除“极点”现象,克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产生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学生意志的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另外,也可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
二、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通常是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对学生要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及密度)、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妥善安排课程学习,努力做到不易不难、恰到好处。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则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体育。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体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体质锻炼,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