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有效练习 提升数学素养
2011-12-31陈友枝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8期
练习课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占了很大比重。当前有不少的练习课仍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抓好有效的数学练习,对于新知的及时巩固、技能的形成、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情境激趣,夯实基础
1. 情境激趣,激发参与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伴随着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开始,要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价值引领的问题情境、获取成功体验的竞赛情境等练习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2. 启发回顾,夯实基础
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在通过上述有意义练习情境的启发下,教师应引领学生对最近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同伴交流等途径进行回顾。通过师生对话,弄清基础知识的重点和93ee3ea3a8c56350b3c343ef08c8e76da0783f48a845a0776fc8b7b176072df1注意点,为下面展开的具体练习搭好支架。当然,不是所有的练习课都需要回顾整理,可在进行练习之前,安排一些体现技能、突出解题关键、激发思维的准备题,如口算、作图、智力游戏等,为解答复杂习题做准备,以便及时唤醒旧知,使学生在心理、情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二、议练结合,梳理方法
练习课要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在巩固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加强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综合运用。可以在前面回顾整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从基础题的练习出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然后通过比较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最后通过向生活中延伸的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练习课上得到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及一个个围绕重要知识点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或边练边评,或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反馈阶段,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充分交流,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在生生互评及师生交流互动中,梳理方法,巩固形成技能。
1. 强化新知——基本练
教师应根据所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出示仿照例题所拟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重点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 打破常规——变式练
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出现按习惯思路思考问题,按一定的模式解答问题的心理倾向。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正确率高,而对一些变式习题便难以应付。为此,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要素,编写变换图形方位、条件叙述的顺序、数量关系等要素的变式题组,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变式练习,突出知识技能的本质意义,触类旁通,重在灵活。
3. 思辨异同——对比练
已学过了的知识点以一个深刻的印象成为根植在学生头脑中的强信息,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知识点时很快被唤醒激活,必然会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可根据知识本质,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自行重组和补充,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设计比较、诊断性练习题组,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认知结构,保持技能的精确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综合运用,发展提高
1. 串线联网——综合练
综合练习就是把数学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及与其他知识、技能进行横向沟通的练习,从而进入熟练应用阶段,使目标实现综合化提高。此类题目训练的目的,是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各种有变化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题目的变化中更深入、更清楚地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串线联网,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拓展延伸——深化练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这些学生和大家一样“吃大锅饭”,将不利于他们的提高与发展。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达到探索规律、融会贯通、开拓思路、形成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含量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这类练习时,既要注意求同思维训练,又要注意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同时在练习中加强学生对新知的辨析和质疑能力。这样的练习把知识、思考、趣味、动手操作融为一体,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求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四、总结反思,提升技能
本部分是画龙点睛式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更包括获得知识的方法、解题的策略以及情感的体验,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