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

2011-12-31宋蔚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8期

  幼儿园本来是培养孩子兴趣、开发智力的地方。然而,在一些幼儿园却出现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幼儿园还因未设拼音课、算术课导致部分生源流失。个别私立幼儿园则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都全面小学化。这些不遵循幼教规律的幼儿园给小学低年级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也给一些主张遵从教育规律,不进行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家长带来了苦恼。
  当前家长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冀转嫁到中学教育、小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身上。在这种心理促使下,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优先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如教授四五岁幼儿算加减法,五六岁写汉字,背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不得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趋严重,让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发展趋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后劲?
  研究表明,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二是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不恰当的拔高会使孩子过早成熟。要知道,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儿童在发展的前一个阶段还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对以后的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三是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在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中,孩子被压抑的兴趣伴随着紧张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其结果就是,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所谓的教育成果欣喜和得意时,是否应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牺牲其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牺牲其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我们要明白: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中小学的正规学业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必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要珍惜幼儿童年的独特价值。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是在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同时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家长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评比和教师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总之,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才是最科学的。一种行为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够培养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幼儿教育应该本着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切不可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