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学\\乐学到会学
2011-12-31谢丽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而数学的学困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显素质教育的要求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从促进学生“想学、乐学、会学”三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想学;乐学;会学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焦虑,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数学的学困生明显呈上升趋势和教师对此现状的无奈,这一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较好地解决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想学”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结合数学内容,采取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史实、故事引入法
如现在各年级的数学书都有《数学乐园》,主要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设,老师可以结合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或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教学。通过一个个历史镜头,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
2.错觉问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与人的直觉相反的数学问题,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假如我们在地球外面套了一个大球,它的大圆周长比赤道仅长1米。问地球和它外面套的大球之间的空隙能不能钻过一只老鼠?这样的问题学生凭直觉会说:“不能。”然后引导学生去计算,学生计算后会发现居然能够钻过一只老鼠,从而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妙用。
3.实用问题引入法
要使学生“想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希望得到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节时,课中我通过多媒体带同学们参观了制罐厂、纸箱厂的车间工人制作纸盒、罐的简单过程,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实际意义,引起兴趣。然后问:“制罐和纸箱工人叔叔会考虑的第一个工序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学生一致公认制罐和纸箱第一步是“量体裁衣”,这个量体也就是算这个罐或纸箱的表面积,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使学生领悟到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
二、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乐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才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乐学”呢?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由于小学生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高年级开始就应向学生强调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布置预习作业,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培养规范的数学语言习惯,增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培养规范的数学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维的整理。教师在讲课时要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学生的相互提问、讨论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惯。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老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述一遍它们的关系及不同特征。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纠错与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同时得到更多训练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回答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奇”中生“问”。如在教学“交换律”这节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究了加法交换律,随即就有学生举手,我马上鼓励他有什么想问的,他说:“加法有交换律,那乘除法有没有交换律,减法有没有呢?”我马上表扬了他大胆质疑的好习惯,这也正是我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探究还有什么交换律?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想问的问题,所以讨论时都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学法指导,重视数学思想、观念的培养,让学生“会学”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教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教材的学习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操作的学习方法、尝试的学习方法,自我小结与自我评价等方法。(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178页)2.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
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层次地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素质要求,促进学生更自觉地,更高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教学“数的整除复习”课中,可结合“数的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等概念教学,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整合新观念、新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温亚新.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数学教师,1998(2).
[4]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
(作者单位 湖南省郴州市第九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