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教学彰显语文本色
2011-12-31陈明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语文到底是什么呢?语文课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我们如何在大班额的现状下,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我带着困惑聆听了成都名师团的讲座,受益颇多。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简单、朴实,不花哨,杜绝浮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呵护,关注全体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爱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多数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尤其对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于永正教师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搭建活力课堂
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强化学生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审美活动中以美育情,陶冶爱美的情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了具体的感受,激起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不由自主地把情感移入学习情境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王二小》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课文背景,以及情境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首先播放一段哀乐调控学生的情感,再播放一段相关电影,学生在影音的感染下,体会了英雄王二小,内化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下课了,可学生们依然还沉浸在课堂中。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教学寓言《寒号鸟》时,李吉林老师这样导入新课:“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用粉笔勾画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的缝隙里传来小鸟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们就给这种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用粉笔勾画杨树并贴上喜鹊的剪贴画)……”
四、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旧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首先,学生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以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
当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更新观念。21世纪的新型人才应是高素质人才,知识要渊博,同时还要能言善辩,坚强自信,表达能力强。只有认识这些,教师才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勤奋刻苦地朝新的目标努力。这样,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坚持不懈,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定会有一分收获。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汉丰街道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