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例说
2011-12-31侯常俊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摘 要: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结合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阐述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几种现象。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例说
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等。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这类活用的情况。
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把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我们怎能知道某一名词用作动词呢?这是由上下文决定的。就一般情况来说,代词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肘之”“面之”),因此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遂东”“不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作动词(“能水”“欲刃”)。此外还有一些辨认的方法,比如说,肯定了宾语以后,就会知道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被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中的“正”字用作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
前面我已经叙述过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情况。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也偶然用作使动。例如:
(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第一例“生死”与“肉骨”为对。“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字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同样,“肉骨”也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肉”字是名词用作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正因为“生死”“肉骨”是两个动宾结构,所以中间能用“而”字连接。第二例“国”字是名词用作使动,意思是使异姓立国。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关于形容词用作使动和意动,有两点值得注意:
1.我们衡量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意动)和衡量名词用作动词,其标准大致相似。就一般情况而言,代词前面的形容词一定用作使动或意动,因为代词是不被形容词所修饰的,代词前面的形容词只能用作动词。此外,肯定了宾语之后,就能知道宾语前面的形容词用作动词。
2.同一个形容词在句中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常常是靠上下文来分辨的。
四、名词用作状语
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针对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谓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例如: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时”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按时”。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就是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怎能知道某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呢?用作状语的名词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谓语)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可以认为是用作状语。根据同样的道理,有些名词性词组,它们在句中的作用实际上和用作状语的单个名词大致相同。
五、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谓语动词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例如:坐而假寐。
至于动宾词组作状语,那就更多了。它们多数是表示行为方式的,有一些是表示时间的。有时加“而”字(或“以”字),有时不加。例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在词序上和连动式一样,但在意思上不同。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前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这时“之”具有名词的特点。
六、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6.
[2]荣德基.点拨:七年级语文.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