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1-12-31吴爱华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的品味和审美的情趣。”审美教育,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爱好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审美客观的较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概括地说,审美教育就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表现。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我们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来看语文教育,这里面都存在着客观美的因素,因为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集古今中外之优秀作品,是浓缩的中外悠久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了美的情趣、美的意象和美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启开心扉,进入情境,体味其美,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审美内质
  叶圣陶说:“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所以教师要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按照叶老先生的话,教师踏踏实实以读代写、以写促读,就会一步步由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真正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必读的、适合读的、喜欢读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教师要全方位、高层次地思考,思考要具备科学性、发散性和前瞻性,能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围绕新课标的多姿多彩,进行再创造,触发情感,在阅读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领略无限的意境。那种美的享受,那种美的情感阅历,就如小草沐浴在细雨如丝的春风中一样,自觉地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这样,学生美的心灵从中得到铸造,美的行动也由此萌发。
  二、渗透美学知识,提高审美功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渗透美学知识。只有认知事物的美,才能调动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以及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语言形式上的美,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借鉴和欣赏,涵养心灵,丰富情感世界,深层次理解作品,在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积淀民族精神,学会选择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学生能体会和感受不同文学作品中曲径通幽的回环曲折美,抑或汪洋恣肆的纵横捭阖美,甚至从文学作品中更加关注自然、社会和人文,那种对美的敏感程度、感受程度和鉴赏程度,会将外在的美一一转化为自身的美好情感,其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高层次的文化品位的提升,自不言待也。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肯定地说,任何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替代不了情感上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只有借助于情感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至此,学生的审美空间才会形成。
  总之,审美教育是由语文教师、审美理念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的。语文教师只有重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把美育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一步步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学生的感情才能丰富和高尚,精神境界才能高远和崇高,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
  (作者单位 山东省沂水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