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考试我做主

2011-12-31刘杰王建友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如同家常饭一样熟悉,但是也如家常饭中吃出沙砾一样令人反感。每次一说到考试听到的是学生唉声一片,他们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
  素质教育后,不少人对考试有了误读,认为素质教育不应再考试,考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实考试不姓“应”也不姓“素”,如同市场经济不姓“资”也不姓“社”的道理雷同。考试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学习要有期望,才能有动力;学习要有成就,才能有信心。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进行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应试能力,提升升学率。
  如何打破这种令老师头疼、学生反感的现状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有一天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学生自己组织考试,即学生组题、批改、讲评。
  一开始,受到了各种非议和嘲讽,但是我始终坚信高考是学生的高考,不是老师的。哪怕老师替他们准备得再完备,讲评得再透彻,但老师不能替他们上考场。各位老师很明白,现在的我们比先前做学生时知道得更多,主要源于长期自主的研究,而不是别人的教诲。
  进入高三,除正规的统考外,平日里的考试都由学生组织考试,让他们体会老师的劳动。
  出题的方案为四人一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的选题,老师定题量和题型,收缴后再交由命题委员会最终选择,统一印制后全班同学共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翻看课本研究考点,又提高了学生对考试的期待和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做到了全员学习,共同进步。
  考完后,交由学生批改,采用流水式批改方式,每一小组负责一小题,批改前明确方式和重点,并署名,最后由审核专家组抽检。这样调动了学生钻研试题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如何取得应试的成功。
  试卷的讲评不再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说题。引导学生说题目的命题依据、意图、类型、思路,不是单纯地追求答案的更改,而是注重对题目的分析过程。
  从此以后提到考试,再也没有了抵触的唉声。考试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寓含我们的期待,给予我们追求理想的动力;期望实现后又给予我们对自身认可的成就感,增强我们取得成功的信心。
  (作者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二中学朝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