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1-12-31赵红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课堂提问是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运用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呢?就此问题,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选择方式
如何将问题向学生提出,这对课堂提问的成败至关重要。问的恰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要真正做到恰当提问,就要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提问方式。对记忆类内容,切忌提问概念化,应采用能吸引注意的方式切入。如关于商品概念,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会很生硬。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①周围的空气;②把空气加工提取成氧气自己用;③把提取的氧气进行出售。这三者哪一种是商品?为什么?其他两者称为什么?这样一组问题既使学生明确了商品的两个要点“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又使学生区别了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对理解运用型问题,由于难度较大,这时应化解难度,把问题化整为零。如在讲我国政治民主化时,如果笼统提问谈谈对政治民主化的认识,学生就会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所以我把问题分解为最为经典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步。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寸
所谓分寸就是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歌德曾说“想要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聪明的问题”犹如挂在适当高度的桃子,既不是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如问“什么是民族?”太浅,不如问“如何理解民族的含义?”深刻;问“民族和种族的关系如何?”太露,不如问“中国和日本属于同一种族,为什么却属于不同民族?”含蓄。同时,我们还可以针对知识点等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设问。如果是了解等级,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学生每想出一个问题,就会产生无穷乐趣,从而形成浓厚的兴趣,而兴趣一旦形成便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水平上创造性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
高质量问题只有在关键时提出,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突出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能把握时机,选择最佳切入点。
有专家指出,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有两个重要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让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留给了学生足够的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发言机会,调动大多数学生热情和求知欲,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否则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如教师在讲“依法治国”时,学生还没来得及预习和看书,教师就问:“同学们,依法治国的主体、领导者、本质、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了。所以,教师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
四、课堂提问要区分对象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获得感悟的一个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设计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备课很大程度上是备学生,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设计问题。此外,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计不能只指向个别人。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指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可根据学生不同特长爱好,设计不同类型问题。一般来讲,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秀生回答,中等难度的则提问中间层次学生,相对容易的问题要留给基础差的学生。以巩固新授知识为目的的提问要选择优秀生,他们的回答较全面;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应提问中间层次学生,他们代表班级大部分人的实际情况;若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就要提问基础差的学生。同时,提问还要顾及学生个性。对那些胆小怯懦的学生,所提问题要浅显明了,以增强其自信心;而对那些骄傲自满的学生,可增加对他们的提问难度,以克服其傲气,使其虚心向学。
五、课堂提问要重视点拨
点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关键就在给学生以启发、激发其积极思考的欲望。比如学习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当谈到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时,我举了美国的一个例子:美国人买家电可先试用半年到一年,认为好才决定买,认为不好可退货,商家不会拒绝。这时有同学说:“那我今年用这家商场的明年用那家的,自己不用买了。”于是我问:“如果美国人都这样想,商场这么做坚持得下去吗?”我又问:“是不是美国消费者都想不到这一点?”“当然不是。”“那这说明诚信原则的坚持需要一定土壤。它的要求是什么?”“买卖双方都需要讲诚信。”“不但如此,还需要一定监督机制。”随后我谈了美国个人信用档案,并留下了问题让学生去体味“我国当前如何,我们应怎么做?”还如在理解民主本质含义时,有的学生对世界上是否存在绝对超阶级的民主存在疑惑,我便这样启发学生: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阶级对立情况下,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是否存在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学生通过回忆有关国家本质含义,在我的点拨下,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解除了思想上的疑惑。
六、课堂提问要提高实效性
教师提问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应注重提问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即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在课堂提问时,不做无效提问,比如在做了明确阐述后拖一句“是不是”“对不对”,因为这样白白占用了讲课时间,降低了课堂利用率。少做低效提问,如“偷税的含义是什么?”简单的概念表述,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甚至引不起学生回答兴趣,因为谁都能回答的问题对高中生来说激不起表现欲望。问题要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从而触动学生兴奋点。同样是学习“偷税的含义”,可在集体阅读含义后,提问“这种表述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可抛砖引玉。“偷税的行为主体特指纳税人”。然后,引导学生就偷税的主观动机、手段、目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经常引导,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说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只有从实际出发,正确运用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政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