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
2011-12-31杨彦林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2期
摘 要:心理学中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方面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必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优良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课堂气氛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心理学的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外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一、非智力因素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
章兼中教授在《外语教育学》中论述了外语积极学习理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外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可见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有着重要联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非智力因素高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如有的学生入学时,口语能力不强,但他们对各项交际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不灰心,坚持开口实践。一年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活动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教学活动会显得死气沉沉。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他们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信心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老师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有些学生性格较开朗,善于表现自己。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产生上进的动力。
3.丰富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人的兴趣不仅是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的心理因素。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动机,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和谐、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
4.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展示语言才能的舞台
(1)要进行充分准备课前活动。开始可以故事讲述、自由对话、小型演讲等。这样上课前几分钟气氛活跃,缓解紧张心理。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当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进入情景,直接体会到双方的各种需求,注意力随之转移到具体内容上而不再拘泥于语言形式。这样学生的紧张焦虑就会逐渐淡化消失。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该达到育人的德育目标。那么在专业知识教学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利用上,相辅相成,互为支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严谨而活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阮发庆.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1999(3).
(作者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