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甲等功臣徐万年的传奇一生
2011-12-31殷晓章
档案天地 2011年10期
在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首义中,河南籍的徐万年因组织策动新军起义,又亲自率队参战,功绩卓著,被列为甲级功臣。他两次被授予将军府参军,孙中山还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就连列宁也与他通过信。
这样一个功名显赫的辛亥元勋,却一直甘愿过着贫苦生活。1954年,徐万年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谨以此篇纪念这位武昌首义的革命先驱。
由学徒到首义将领
1880年3月,徐万年(字寿亭)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瓦店镇的一个贫苦农家,幼时的他读过三年私塾。那时,时局混乱,生活艰难,15岁那年,他便外出谋生。
经人介绍,徐万年来到湖北省襄樊市一家店铺当学徒。因他肯吃苦,聪明懂事,又有文化,时间不长,他便深得店主信任,经常让他到武汉汉口等地采购。
在外奔波中,徐万年逐渐成熟起来。那时的旧中国,列强肆虐,军阀割据,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和众多的有志青年一样,在思考着如何救国救民。
1906年,徐万年在汉口认识了共进会创始人之一的刘公(字仲文)。共进会是同盟会的外围团体,1907年在东京成立,它的宗旨和同盟会一样。刘公向他传播的革命思想,使徐万年受益很大,如同一个长途旅行者在沙漠中看到明灯一样。
在刘公的影响和介绍下,徐万年秘密的加入了共进会。他任军界联络员,广泛联络军学各界,踊跃投身于组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光复中华的历史大潮中。
后来,徐万年到湖北新军炮兵第八标当兵。时间不长,他被推为该标总代表。当时,炮兵中河南、湖北籍士兵较多,徐万年便以组织同乡会为名,暗中发展革命党人。他还在营房附近设立“豫汉酒馆”等小饭店,利用士兵来此就餐之际,或在夜深人静之时,向他们传播革命思想。这些士兵多数出身于饱受压迫的农民阶层,容易接受革命思想。
徐万年在炮兵的几年时间里,与其他同志作了大量的工作,新军士兵加入共进会的有2000多人,他们后来成为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
1911年9月24日,徐万年与孙武、刘复基等60多人在武昌胭脂巷机关开会。会议讨论通过了总动员计划、起义前军事、政治筹备员等事项,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因消息走漏,改为10月9日。又因起义军命令未能及时传送到发出起义信号的南湖炮队,使起义计划落空。
同年10月10日,徐万年请邓玉麟照料炮队,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进城联络,最后,约定当晚7时起义,并派冯征远赴各营传达起义时间和约定务于晚上7时鸣枪为号起义。
当晚7时,信号枪鸣两响后,各营闻声起事,南湖炮队从中和门进城占领蛇山,炮击总督府。徐万年率八标全体同志,带炮12门,在各起义部队的响应下,炮队顺利进城,登上望楚台、凤凰台、蛇山等高地,炮轰督署。他不顾个人安危,冒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在声震江汉的强大炮火的攻击下,清军节节败退。黎明,起义军攻占督署,清督瑞澄越墙逃跑。起义军随之攻入武昌,首义成功。
列宁与他通过信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徐万年负责管理全军的粮饷,并负责城市巡防。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于1911年10月13日,派三艘战舰威胁武昌,同时,一支清军由河南进驻汉口刘家庙。徐万年指挥炮兵与敌舰展开激战,一时间,江面上炮火横飞,白浪滔天,清舰遭重创,不得不仓皇撤退。
面对大军压境,时任临时指挥的徐万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带领冯征远一同前往敌营,深入虎穴宣传革命思想,期望敌人投诚,未获成功。后来,他带领炮兵过江,猛轰刘家庙敌军,迫使敌人后退。
后来,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第一军南下镇压辛亥革命。同年10月20日,徐万年率炮兵痛击敌军,凯旋武昌。
10月27日,冯国璋率兵从水陆两路向汉口发动猛攻。身为前卫司令和督战长的徐万年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指挥炮兵击沉敌舰一艘。
1912年初,刘公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徐万年任司令部副官长和军事顾问。由于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该军被改编后,他转任湖北稽勋会长及湖北革命实录馆名誉调查。
因徐万年在武昌起义中的战功,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他威名四扬,显赫一时。
这年9月,窃取革命果实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举行授勋仪式,黎元洪、黄兴和段祺瑞被授予勋一位奖章,徐万年被授予勋五位奖章。同年,黎元洪任大总统,授他为将军府参军。
1922年5月15日,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委任他为国民党军事委员。同年黎元洪再任大总统,于12月27日又授他为将军府参军。列宁也听说过他的事迹,还与他通过信。
192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后,徐万年辞职携妻回乡务农。回到瓦店后,他只字不提自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过起了淡泊名利、粗茶淡饭的农村生活。
1947年,在别人的劝说下,徐万年到武汉参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志会”,德高望重的他被推举为指导员。当时报纸上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徐大将军万年自宛乘车抵汉,行辕主任程潜到站列队迎接”。但由于他不满蒋介石的反动政策,时间不长便愤然辞职。
因徐万年把俸禄全部赈济给武汉穷人,回乡后穷困潦倒,连住的房屋都没有,不得不在瓦店清真寺附近租房居住。直到1951年,徐万年靠儿子徐仲义种菜贩菜的微薄收入,才建三间简陋的土坯草房。
死后家人无钱买棺材
1948年,湖北武汉有关方面考虑到徐万年家中生活困难,利用白河航道用船运来了大米,他坚决不要,又让退了回去。后来,武汉又给寄来一些钱,让他补贴家用,他把钱也捐给了农会。
1951年他应邀到武汉任“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志会”筹备委员,后因年老多病,不久即因力不从心而回乡。
徐万年为人和善,回乡后,他从不摆功臣架子。他经常穿带补丁的粗布长褂,从不穿革命生涯中所穿过的将军服,而把将军服深藏箱底。他还经常下地耕作,农闲时节起早贪黑,拾粪捡柴,俨然一个农家老汉。他生活清贫,粗茶淡饭,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捋榆钱、榆叶、挖野菜充饥。
每逢村里唱戏或演电影,大队干部安排在上排居中位置放上太师椅,请他观看,但他怕影响别人观看,每次都婉言谢绝。
徐万年一生正直无私,疾恶如仇。1948年,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敌兵行至白河瓦店渡时,为搭浮桥,窜入瓦店镇,逢门卸门,见窗拆窗,搞得人心惶惶。徐万年看后,挺身而出制止,但是他们根本不把这位老人放在眼里。徐万年转身从屋中取出北伐时的指挥刀怒喝道:“谁敢再动老百姓的东西,先劈了谁!”那些国民党士兵知道他是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万年后,慌忙撤出瓦店镇。这件事后来被蒋介石知道了,忙派特使到瓦店请徐万年再度出山,被他拒绝。
原瓦店区政府领导曾多次对他说,您是辛亥革命中的功臣,家中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政府提。有关方面要给他盖房,给他的子女安排工作,他断然拒绝,他的子女全部务农。
徐万年在湖北新军炮兵当兵时,娶同乡刘氏为妻,生有二男二女,大儿子幼时夭折。二儿子徐仲义和小女儿徐仲杰已于多年前去世。徐仲义娶同乡的翟静三为妻,生三男一女,除大儿子徐政致当兵转业到乌鲁木齐市和小女儿徐萍海随丈夫贾建民生活在南阳市外,二儿子徐政武和小儿子徐政斌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1951年,徐万年在建成的三间土坯草房门楣上书“耕读传家”四字,教育子女以耕田读书为本,不入仕途。
当时武汉方面的好友致信徐万年,说可以为其子女解决“农转非”,安排工作,被徐万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搞了一辈子革命,绝不能因私废公,搞特殊沾国家的光。”
1953年,瓦店发了大水,他家的房屋被被冲毁。即使居无定所,他也没有向政府伸手。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看到这个家庭实在困难,想向上级反映一下,徐万年知道后把她怒吼一顿。
1954年8月,74岁的徐万年已是多病缠身。家人出去借点小麦,想磨点面让他吃顿可口饭,可是面还没磨好,徐万年却溘然长逝。
徐万年病逝后,由于家徒四壁,穷得连口棺材也买不起,他的儿子徐仲义在瓦店街赊了一口棺材将他埋在南寨门外,那里离他的故居不远。后由于实在无力偿还买棺木的钱,徐仲义不得不写信求助武汉有关方面,不久,武汉方面寄来30万旧币,相当今币30余元,才还上了所欠棺材钱。此后,他家再没向武汉方面提出过任何要求。
珍贵文物铭记辛亥功勋
今年64岁的徐政武是徐万年的孙子,他说,小时候,他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有个大箱子,里面装着刀、剑、奖章等物品,屋内还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旗帜,旗帜上有龙、虎等图案和刺绣上去的字。
可惜的是,1953年,白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整条瓦店街都被洪水淹没,他家的土坯草房被洪水冲塌了,他爷爷和父亲只抢救出来一部分藏品。后来徐政武听他听爷爷说,最让人心疼的是列宁写给他爷爷的一封信在洪水中遗失了。
徐万年走后,给子女们留下了17件传世之宝,有自传、龙泉宝剑、指挥刀、孙中山等人颁发给他的委任状、辛亥革命纪念章和勋五位勋章等,这是他的功勋和荣誉。
孙中山颁发的委任状长32厘米,宽26厘米,四周镶有花边,委任状全文为:“委任徐万年为本党军事委员。此状,中华国民党总理孙文(盖章),中华民国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盖章)。”龙泉宝剑长115厘米,宽5厘米,宝剑有柄、鞘,鞘为本质,涂施黑漆,上镶铜饰片,剑刃锋利,保存完好,为徐万年辛亥革命时期使用的护身武器。
这些东西一直由徐万年的二儿媳翟静三保管,在徐政武的印象中,母亲从不轻易让他看这些东西。平时用一口箱子装着,上面挂着锁,时间长了,母亲把里边的东西拿出来晒晒。
1984年,国务院下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文物普查。当时的南阳县文化局接到瓦店镇文化站的报告,说徐万年是辛亥革命功臣,他的儿媳收藏有不少他的文物。工作人员认为,这批文物价值很大。南阳县文化局派车将翟静三接到南阳,了解徐万年生前的一些详细情况。
事后不久,南阳县文化局准备举办一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瓦店镇文化站站长带着徐家的藏品送到县文化局。翟静三也应邀参加了展览,文物展出后,轰动了全省。17件文物现在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
徐万年的遗物照片、孙中山、黎元洪、段祺瑞、赵秉均颁发给徐万年的委任状照片、辛亥首义干部会同仁欢宴名单照片、以及将军府的财务清单、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文件、辛亥首义同志会给徐万年的信、徐万年的龙泉剑和指挥刀的遗物照片等现藏于宛城区档案馆。
沉默了几十年后,徐万年在辛亥革命中的功勋才被世人所知。
1985年,徐万年墓成为南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出资为其征地立碑,石碑正文为:“辛亥首义将领徐公讳万年字寿亭之墓”,石碑的背面刻着他的功绩。在墓地四周建造围墙,并进行绿化。徐万年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为了让家乡人民牢记这位辛亥革命元勋,经原南阳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将瓦店镇一条繁华的街道命名为“万年街”。2000年,徐万年墓晋升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正像原南阳县政府为其立的石碑碑文中说的那样:“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的民主革命事业中,特别是在辛亥首义中,徐万年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尤其是他那种不图个人名利,不居功自傲,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更是值得称颂,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