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后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2011-12-31周凯陈小军
职业时空 2011年12期
摘要:用网络信息检索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就新课程标准下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了解了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总结出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背景、教师因素、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素质、时间场地器材因素等,并提出了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参与的具体活动和强度。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下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出发,结合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课堂中的一些发现以及课外与老师、学生的交流,通过网络信息、文献资料调查,总结了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并提出了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孝感市多所初、高级中学的学生与教师。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网络信息检索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网络检索查阅教育学、心理学等和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相关的著作、论文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访问调查法中,通过对孝感市多所初、高级中学的教师、学生走访询问相关问题,得出中学体育课的现状及新课标实施下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世纪初教育部正式颁布新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体育新课标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然而,就笔者的教育实践及走访附近几所初、高级中学了解的情况来看,新课标实施到现在体育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重大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依旧不是很高。据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并对如何激发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特点
(1)具有广泛性。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对于学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许多初中生也很感兴趣,对“NBA”、“贝克汉姆”等等,学生们议论起来都是头头是道。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2)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蓝球、足球、武术等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等。
(3)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初中生逐渐对一些动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材产生兴趣。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
2.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普遍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这就造成了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不思进取、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体育兴趣了。
(2)社会背景。从家庭的角度讲,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力大部分被剥夺或者限制,学习之余的时间,还要练琴、画画等,孩子如果课余出去打球、踢球,被斥为贪玩,不务正业。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是最重要的。有的学校很少开展体育活动,尤其是在毕业年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课时缩水或者被取消。诸多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教师因素。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传统体育教育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如果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有些体育老师体罚和对学生的变相体罚,更是泯灭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
(4)时间、场地、器材因素。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而本次调查走访的学校运动场地却不是很完善,只是几个篮球场,也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此种情况也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
(5)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家长的特别呵护等等。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导致体育兴趣的降低。
3.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新课标实施下的体育教学教师由主体转为主导,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体育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新课标下,就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主导,指引学生,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尊重和爱护学生,多给学生机会表现。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好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课堂上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被阳光直射,注意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区别;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就是教完每个项目就将男女生混合在一起进行比赛,这时候女生都想在男生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男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想在女生面前一展风采,他们都会表现很积极,整节课下来气氛特别好,不管教什么运动项目,都不用老是要求他们要好好练习,他们都会很自觉地练习,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对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此外,提供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也有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护,特别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学生一旦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情绪,就很难再培养出运动兴趣。
(4)运用榜样激励法来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及完成质量好坏等,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青少年模仿性强,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对他们进行此类的教育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充分展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形象,甚至是言行举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去教学。在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有趣的讲解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形象表情也能给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并在愉悦中接受学习。
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其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要热爱学生,体育教学是师声之间的双响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过于强调自身作用,还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单纯地把他们看作学生,更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富有无限的亲切感。这样,学生会更加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也会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课产生兴趣。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才能。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体育课学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唯此才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和保健方面的知识。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能用简明概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和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可以达到感染学生、激发情趣的效果,加上教师准确、熟练、轻松而优美的示范动作,才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劲头。
再次,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强健。体育教师的工作往往以身体活动为其主要特征,负荷量很大,而且又要以情绪感染学生,这要求体育教师应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在学生面前应始终表现出情绪乐观、举止潇洒、仪表高雅,朝气蓬勃。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又是体育锻炼的实践者,精力充沛、体魄强健是锻炼效果在教师身上的表现,这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一项十分细微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改教法,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不失时机地因人、因材、因地施教,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效地贯穿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全过程。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
(3)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建议
(1)教师要善于反思,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
(2)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合理地进行评价,并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切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3,(5).
[2] 陈双应.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J].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学报,2002,(3).
[3] 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2001,(5).
[4]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