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2011-12-31李占文
职业时空 2011年12期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主要对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进行了着重阐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这就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1)敌对势力对下一代进行争夺,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巨大冲击,对于那些消极的生活以及处理各项事务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外来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独立性以及多变性等有了显著性的增强,某些大学生则认为政治信仰并不重要,价值观念逐渐淡化、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均严重欠缺。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还未能及时适应。因此,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是极为紧迫的任务。
一、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1.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不断变化
(1)教育观念更新要以社会及学生的需求而进行改变。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育者而言,应根据这种情况,将自身具有的教育观念更深层次的更新与发展,可以说,在当前这个社会中知识就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但是仅仅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只有使用正确的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使知识在人们头脑中更加巩固。
(2)教师应改变传统身份,使其观念进一步更新。当前时期,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以老师尊贵、庄严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生之间互动;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服务者;由道德的说教者转变为指引学生道德发展方向的引导者;由传统的知识说教者逐渐地演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以前解决问题的人变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学生的需要为主要教育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主要宗旨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全体的人民群众所潜在的能力奉献给社会,从而让人民群众的心理能够得到满足,以此不断地让人民群众有个较为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切要以人为主要核心部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一切力量的来源。
二、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改变工作理念,重视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就是对人的关怀。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是以教育为核心,而现在提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充分的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的关心人的内心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注重人文关怀,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满足大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使地大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革。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多样性。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其教育方法通常都是以划一的办法来进行教育,为此,目前应以教育者和学生在思想、情感以及信息上的双边过程来替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传统的家长式以及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启发性、引导性与激发创造性的教学为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的自觉性、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把教育者的要求,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教育者在实际教学时,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分善恶及美丑,不断鼓励他们要追求真、善、美。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思想言行、对错误的思想言行要及时进行改正,争取把教育内容具体化,以此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进而实现教育自身具有的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大学生的潜在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它是通过自身的自我实践活动发现、创造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内在矛盾的贡献。因此,自身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力量,才能够将自己真正地培养成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奉献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5]。同时,作为社会,也应该尊重和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只有时刻地为社会奉献,人生才会更加得灿烂,从而使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2.丰富工作内涵,拓展工作空间
(1)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不断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文明素养。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约束人们行为标准的基本规则及准则,更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具有高层次的文明水平,首先就必须从基础文明做起,这是当前大学生提高自身全面素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基本条件。不过在现实中,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意识并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中学时代的教育中没有特别注重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基础文明普遍不够牢固,更有甚者严重贫乏。因此,要特别重视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从基础文明抓起,时刻引导他们要以文明为主要准则。
(2)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最近几年,由于受到学业的困扰,还有经济与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得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复杂,目前,心理疾病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更有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问题而选择结束生命,这种情况在高校频频发生。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断地关心他们,疏通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倡统一的理念,教育大学生要具有和谐的精神,不断地满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格、开阔心胸,让他们具有自我尊重、自信心、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他们在各种矛盾面前,要以一种开阔的心胸来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而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三、以建立和谐校园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高校应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建立对执政规律认识基础上党的执政宗旨与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同时也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更是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指针。当前,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让全体的人民群众把自己所潜在的能力全部奉献给社会,使全体人民群众的目标都能够得到满足,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社会。
2.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构建具有良好氛围的校园环境
(1)人际关系的和谐。首先,应该保持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育者应积极地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与促进,使其双方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做到师生间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除了是一位老师外,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随着高校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教育者的数量却没有多大的改观,致使教育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使得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很少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影响了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次,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关系。在大学生时代,学生的生活是一种集体式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他们之间年龄都相仿,由于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进而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磨练,这对学生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由于目前很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是在没有同龄人的状态下逐渐成长的,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无法建立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的关系。
(2)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之间要和谐。大学生完全是根据书本上的内容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事物的,形成了理论多、实践少,实际动手能力差,对遇到的问题不具备很好的解决能力。认识世界是为了将世界更好地改变,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也大力提倡人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之间要相互结合。对于出现的问题,应想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高能力。理论与实践不相连接,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虽然在思想上有理想及信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高校需加强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变革,社会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独特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只能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它。而这需要更多学者孜孜不倦地思考研究,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怨无悔地奉献乃至全社会的关心与关爱。
参考文献:
[1] 张智勇.应用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101-118.
[2]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
[3] 林钧敬,王登峰,王武召.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
[4] 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90-119.
[5]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3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