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31王风玲刘淑兰王华伟
职业时空 2011年12期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龙头,是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专业群及课程群建设、1+X多技能分方向培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建设;问题;思考;实践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于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招生专业达到26个,在校生10000余人。作为一所地处烟台、行政隶属于山东省粮食局的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承担起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任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如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粮食行业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产业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新产业不断出现,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教育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针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滞后性和人才培养周期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如何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专业建设进程能否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
2.专业建设如何面对市场需求。几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形势很好。但仔细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真正从事与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比例不足2/3,岗位对口率不足1/2,且工作一年内岗位迁移的比例比较高。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专业教育应该如何对接市场需求?针对某一岗位的技能训练,成效如何?如何正确处理学生近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有什么根本区别?
3.专业教学资源如何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但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主要表现在:师资是否具有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条件能否满足“学做一体”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对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1.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是我院当前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立足于重点为行业服务的发展思路,我院增设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粮食工程专业、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这些专业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学生就业率高,市场需求旺盛,但考生及其家长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低,学生报考的愿望不强,生源不足,招生形式严峻。所以,急需增设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2.专业结构调整是我院今后一段时间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任务,因此,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我院根据学校的办学基础、发展历程与产业背景,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形成了专业门类多、专业规模小的专业设置特点,客观上是为了实现学校办学规模扩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观上受到急躁冒进、刻意求全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已成为制约专业建设质量与学校整体水平发展不匹配的制约因素。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在实践工作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十分熟悉相应产业发展状况、生产过程与技术工艺,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颠覆性的改革与系统性的设计,开发建设一大批符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的专业课程,并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着力加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按照课程教学需要建设好一大批校内外仿真性、真实性实训基地,以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工作的改革目标。
三、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确核心专业,构建相对稳定的专业群。把学院目前已经设置的26个专业进行组合、归纳,形成了7个相近职业门类的专业群,并在每一个专业群中确定一个核心专业,通过加大建设投入,尽快提升核心专业的建设水平,从而形成我院专业的主体框架。作为一个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它应该能为该专业群的延伸专业提供较为完整、坚实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基础。如:以粮食工程专业为核心,增加了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以会计专业为核心,逐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和投资理财专业;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增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这些主要专业未必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招生量也未必多,但它在整个专业群中的核心地位不能忽视,它具有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领域背景,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示范性。建设好一批核心专业,就打好了整个专业框架的基础,才可能具备适应行业和地方产业不断发展而提供人才保障的能力。
2.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加强主要课程群建设。通过调研企业和毕业生的就业面向,确定了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分析了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组、整合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此,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专业知识平台课程和典型的技能训练课程组成。为强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每一核心专业一般确定5-7门主要课程群,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这一课程群的建设工作。课程群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把握与选取,即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当前技术发展的要求,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它需要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投入。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采取1+X多技能分方向培养方式。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式的要求,根据核心专业的招生情况,实行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培养方式。如会计专业,近几年该专业招生火爆,为了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和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行分方向培养:一部分学生在原来开设会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韩语课程学习,一部分学生增加日语课程学习,一部分增加英语课程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导游知识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学习韩语导游、一部分学习日语导游、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导游,学生的就业面得以拓展。
4.推进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系统构建以专业群为主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保障,学校重点加强了以满足项目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学做一体”化教室,建设了一批以构建真实职场环境为目的的实训车间、模拟公司、工作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专业群为基本框架,以专业主要课程群为基本单位,由学校整体统筹协调,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得到最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为了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得以有效地实施,要求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锻炼,按照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进行设计安装,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J].高教探索,2008,(3).
[3] 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 盛健.区域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5] 肖冰,易峥英,罗勇武.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