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自我管
2011-12-31叶聪文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师生、生生关系的协调者,是健康文明、和谐平安的班级文化的引领者。在倡导自我管理的班级建设氛围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引领者作用,引领学生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自我管理”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这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很有启发,即把班级建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工作放手让他们实践,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1.指导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
学生参与班级的各项目标计划的制订和活动的实施,既能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自我管理”的热情,又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最好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独立制订出一套完整的目标计划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班主任应充分把握这个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如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或可供参考的班级计划样本让学生借鉴。由于计划由学生自主制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因此,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班级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
2.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品行发展都有独特性,相互间又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决定着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时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优生,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大胆创新,勇挑重担;对于待进生,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对于平时处于易被忽视的“中间”层次的学生,更应不时给予关注,激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一起参与展示和竞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自我管理”,并在其间充分发展个性,优化思想品质,规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