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2011-12-31张琳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作者从套匣型、扇型、新娘样的玩具纸人型、可折叠便当型、能面型、徽章型六方面分析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得出如下结论:在拥挤的、资源短缺的环境中成长的日本人形成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的习性是自然而然的,于是便有了缩小意识。日本人的这种缩小意识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简化、简洁的风格。
关键词: 日本人 缩小意识 六种类型
『「縮み」志向の日本人』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描写日本文化的书。我第一次看这本著作的时候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以至于后来又看了很多遍。此书深刻地洞察了日本人,以及大和民族的特性,为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先行研究。此书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套匣型、扇型、新娘样的玩具纸人型、可折叠便当型、能面型、徽章型。我十分感叹此书作者细微的洞察力。下面我就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套匣型
所谓套匣型是指大盒子套小盒子,这样重复套几个的模式。「東海の小島の機の白砂にわれ泣きぬれて蟹とたはむる」是日本很有名的短歌。这首短歌频繁使用“の”(相当于汉语“的”或主格关系)。这就可以说是日语的一大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具体来分析。“の”起着一种使所有的想法和形象缩小的媒介语的作用。这种用法可以避免繁琐,正好符合喜欢使用省略用语的日本人的品性。“の”的连用,使短歌缩小了空间,显得紧凑有致。这一点在具体的日本人的生活中表现为其津津乐道的套匣文化。套匣子不仅小巧,不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可以用有限的空间收纳尽量多的东西,多好的创意。这种思想的产生跟日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人口众多,但适合居住土地面积却不大。所以,日本人自然在潜意识里就有了利用有限空间做更多事情的想法。于是,套匣文化就孕育而生了。
二、扇型
在古代的中国,扇子早已司空见惯。然而,折叠式的扇子却是在宋朝时才首次被中国人所知晓。然而,对于这种扇子,当时的中国人是持着一种鄙视的态度的,一般是妓女等拿来玩弄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此扇只不过是个玩具,登不上大雅之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折叠扇才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然而日本人却对这种折叠扇情有独钟。反观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折叠扇是喜好“小”的日本人发明的东西。扇子各国都有,但是没有哪个国家考虑过把扇子的形状弄成折叠式的,但日本人却想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人所具有的文化特性——缩小意识起了作用。这种折叠扇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日本人把这种扇形看成是美的原型。或许是一种偶然,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就是这种倒扇形。
三、新娘样的玩具纸人型
这种模式是把现实中的事物缩小化,并仿照制成模型。这种“人形文化”是日本特有的。在“人形文化”中最能体现日本人的缩小化的便是新娘样的玩具纸人。新娘样的玩具纸人的特征是省略了手足,更加凸显了简洁化的线条。所以,我们可以从新娘样的玩具纸人看出日本人把单纯、简洁作为美的评价标准的些许心理。
四、可折叠便当型
日语的便当是指把食物挤放到一个小盒子里。从这个解释我们不难体会到这就是日本人缩小意识的典型代表。那么,便当是如何体现日本人缩小意识的特色的?李御宁是这样分析的:把很多种类的食物放到一定的容器(饭盒之类的)里面,这些饭和菜就以相当拥挤的形式被放到了一起。因此,这种情况的“缩小”实际上和“挤”便成了同义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挤”同样也成为当今日本人缩小意识中的重要形式。
能面型是从时间上来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李御宁把这种模式成为「動きを縮めた美学」(缩短动作的美学)。能剧是一种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的传统戏剧。能剧凸显缩小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姿势上面。能剧把很多复杂的动作简化成一个瞬间的动作,甚至是静止。二是表现在面具上面。面具是能剧的灵魂。无论表演者在表演时情绪如何波动,都深深地隐藏在了面具的后面,表现出来的只有那样一种面貌。这又恰恰验证了日本人的另一个文化特色“假面”文化。所以,能剧中的姿势和面具在时间的概念上体现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六、徽章型
具有强烈缩小意识的日本人比其他人更注重用眼睛可看到的文化。如把《源氏物语》制作成画卷;把俳句配上俳画;日本佛教不是很重视经文等抽象理论,而是注重佛像和寺院的布置;日语“躾”是教养的意思,如果拆开来看,“身”加“美”,从视觉上就会让人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这些例子凸显了视觉印象,最主要的是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更加便于大众接受。我们仔细观察日本的文化就会发现,他们经常会把广义上的世界、模糊的历史和集团世界归凝成一种形式,这正体现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这就是只有日本才具有的徽章文化。
以上这六种模式均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那日本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意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日本所处的环境上来。日本38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上生活着近1.3亿的人口,可谓是寸土寸金。而且日本又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所以,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日本人形成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的习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于是便有了缩小意识。其实日本人的这种缩小意识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简化、简洁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李御宁.「縮み」志向の日本人[M].日本:日本讲谈社,1984.
[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