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011-12-31李成哲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就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有按照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提高成绩。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有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学习方法 事理 适合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当前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学习,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至少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很有面子。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学生必须运用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方法。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则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世上到底有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结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许多事不同,但理相通。下面举几个例子,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先看第一个例子: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中国人吃饭的时候最习惯最常用的餐具是筷子。一日三餐几乎每顿饭都离不了筷子,不论在家还是在宾馆、饭店,用的第一件餐具都是筷子。而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与我们大不一样,他们习惯用刀、叉、勺子等一整套餐具。从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方人无论在家还是在酒店,吃一顿饭,每个人都要用一堆餐具,可见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有人会说:现在不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吗?是的。可老外用筷子会显得特别别扭,同样我们对刀叉餐具也不习惯。这说明什么道理呢?习惯因人而异,你认为好用的,在别人看来并不好用;对你来说很不好使的,在他人看来却是得心应手。
  第二个例子:中俄两国的建国历程。列宁在充分分析了俄国的基本国情之后,首先在城市发动了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中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在对当时三座大山压迫下黑暗的旧中国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分析之后决定:首先在广大的农村发动武装起义,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两国都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但走的革命路径不同:俄国走的是以城市包围农村,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当时各自的国情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前,俄国是一个工业国,全国8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占比重很少。只要城市革命取得胜利,革命就算基本成功。而中国当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即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只有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中国革命才有希望,才算是真正的革命。所以,毛泽东首先建立了以井冈山为首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步步扩大,最后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而在这之前,也有许多人效仿苏联的模式,在中国大搞城市革命,例如:孙中山。结果怎么样?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问题很简单,孙中山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只是一味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国情上,结果当然不行。列宁与毛泽东这两位革命家都在充分考虑到各自国情的基础上,选择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发展模式,才使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就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应当得到启发。如果还没有领会,以我个人经历为例,相信你会有所感悟。我从小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就更不爱说话了。除上课老师提问,必须回答问题之外,一般情况我是不说话的。我读书学习喜欢默记,即:不出声地朗读、记忆。比如:对要求背诵的课文,我采取先看,默记,再合上书本的方法记忆。等到回忆不下去的时候,我又翻开书本看一下,再接着回忆。这样,回忆一遍后接着回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熟背于心。用这种方法,我的各科成绩都很好。我的同桌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学习方法不一样。他叫(张雷),性格外向、极善言谈。每天早上,他在教室里特别喜欢大声地朗读,还摇头晃脑,读好几遍才能把东西记住。虽然我们平时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早读的时候,我常常离他远远的,因为我实在不喜欢他这样读书。在高中我比较喜欢好朋友刘伟的学习方法,刘伟的性格与我一样,只不过他的学习方法和我不同,他喜欢书写记忆。他从不出声朗读,面对需要背诵的东西,他是一边看一边写,一遍又一遍,写的次数多了,把书合上,再从头到尾写一遍、两遍……五遍后就能记住了。我们三个都是要好的朋友,虽然各自的学习与记忆方法不同,但是我们都用自己特有的方法掌握了知识,也都考上了高校,圆了大学梦。
  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适合自己的、特有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6.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3]朱永新世界.学生为什么难以养成好习惯[J].天津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