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大意

2011-12-31陈娟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粗心是老师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谈论最多的问题,粗心的危害很大,我们对它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它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掉这一毛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 粗心 生活习惯 方法 重视
  
  一、粗心的危害
  说起粗心,老师和家长再熟悉不过了。我在与众多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每当谈及孩子的学习状况时,家长往往说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粗心。粗心,通常是最严重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没有人希望自己是“粗心”的,但有不少人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并不是大问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做题,在家长和学生心中认为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就不必太担忧。其实,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粗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就会很严重。首先粗心比不会更糟糕。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道题结果不对,如果是由于不会,父母往往就会批评得严厉一些。如果是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往往就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家长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使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当然我并不是希望家长对孩子责骂甚至体罚,而是希望家长从主观上正视“粗心”这个问题,从而引起孩子的重视。再者,一旦形成粗心的习惯,就难以改变。由对“粗心”的忽视,在学习中经常“粗心”,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习惯,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关键的升学考试中仅仅因为粗心做错了题目就有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如果在工作中仅仅由于粗心而点错了小数点,就有可能给单位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粗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粗心的原因
  大多数家长往往把粗心简单归结为态度马虎,不认真了解粗心现象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只有正确地了解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我认为粗心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与生活习惯有关。比如: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这是因为有的家长从小片面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一个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东西随便乱放,衣服玩具随便乱扔,他的作业本上也往往字迹潦草,不整洁;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只凭兴致,往往就会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家长应从生活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其生活在一个有序的家庭环境中。
  2.学习或做事的动机不强。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有的学生做作业甚至考试时,心里都想着玩,或者回忆着昨天晚上看的精彩的动画片,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3.父母不良的心理暗示。有的父母对有粗心毛病的孩子总说:“你为什么一直这样粗心啊!”“以后不要再这样粗心大意了!”孩子听得多了,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了,粗心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反过来,在他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
  4.基本的知识技能不熟练。比如学生对算术题的道理都懂,就是一做起来就容易犯错。这个无数家长经常提及的问题,其实主要在于孩子缺少最基本的算术技能和基础。特别是进小学后,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口诀没过关,或者没能进行足够的口算速度训练(训练过的儿童的口算速度可以是其他儿童口算速度的几倍)。
  三、克服粗心
  了解了粗心的危害及原因后,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孩子在专心做事时,受到过多的干扰,就会心绪烦乱,情绪不稳,注意力极易分散,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做事,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要尽量不看电视,不聊天,做事不发出尖锐刺耳声音,坐下来陪孩子一起学习,以此排除干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
  2.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班有个学生很聪明,思维敏捷,领悟能力很强,爱发言,除了粗心什么都好,作业错误不断,考试成绩经常不理想。在他做错的题目中至少有一大半因粗心而错。我发现他拿到题目就做,有时候甚至连题目也不看清楚,更谈不上自己检查了。粗心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看其他同学的答案,做作业时往往很拖拉。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学生除了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外,也可以整理一本错题集,把由于粗心做错的题目整理下来,考试前拿出来看看,吸取教训。还可以抄录自我提醒的句子,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放在常见的地方或贴在作业本第一页上,提醒自己改掉粗心的毛病。
  3.从生活习惯抓起。其实,粗心的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往往也是很毛躁的。要从生活习惯抓起,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玩具;大一点时,学习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做事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做事有计划,有顺序;甚至通过家庭比赛,如家里谁吃完饭饭碗最干净,下棋时一定想好了才能动手,一旦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使孩子保持愉悦平和的心境,做事不骄不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责任心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有了责任心,孩子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粗心。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多鼓励,多引导,也能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在非周末要适当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的孩子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势必会影响第二天学习的质量,也会导致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