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教学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11-12-31牛荣梅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注意力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评价 学科整合 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机教学重点是一个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电脑基础知识
  首因效应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陶希的实验研究认为,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很大,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首因效应”,上好每一门学科的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引起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
  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将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电脑室使用规则和电脑使用维护常识后,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计算机,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状态”,消除对电脑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计算机的学习。之后,以“电脑是人脑的延伸”为切入点,通过形象比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各硬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计算机模拟人脑工作的基本原理。
  显然,这个开场白利用了首因效应,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以前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只要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上机课时也只是演示难懂的、不易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摸索创造,这样教学往往比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好得多。对于一些较难操作的课题,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在自学中获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进行适当的考核,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机教学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并及时检查点评,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技能培训兴趣小组。这样既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现学现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电脑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电脑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电脑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电脑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绘画创作;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又如在上EXCEL中函数的使用时,暂不要直接讲解每个函数的用法,而是先导入学生的期中成绩表,然后由教师迅速地操作得出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总分,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到底用什么方法计算得这么快?”学生为解开疑惑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电脑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让学生感到电脑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升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传授技能,或是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要简明准确,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口语化,在讲课时把教材或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机械呆板、枯燥无味。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语法正确,语音语调也要讲究,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语速也要适中,应符合学生的思维速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探究知识的状态。如果语速过快,就会使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而听不懂;如果语速过慢,音量过低,就会使学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升华。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