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消极对待体育课的原因与对策

2011-12-31蒋健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消极上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学生天生不爱运动,这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二是有的学生爱运动,只是不喜欢上课内容;三是“小胖墩”、“豆芽菜”及“问题生”等的存在。鉴于此,我主要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实现体育课中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一、对天生不爱运动的学生
  无论从事身体素质练习,还是学习运动技术,他们练习的效果都很差。由于开放的体育教学环境,看到其他学生的精彩表演,这些学生对自己笨拙的动作感到害羞和自卑,从而更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表现了。对于这类学生,我常常采取“说服”政策,告诉他们:“体育素质是有差别的,赶上素质好的同学得有个过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把动作做好;只要长期坚持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体能就会增加,身体素质就会提高。如果因害羞放弃运动或不好好练习,你与他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就真得永远落在别人后面了,谁能心甘情愿地落于人后呢?爱拼才会赢!”
  在课上辅导学生时,我把这些学生作为重点辅导的对象,一遍遍地讲解、示范,陪着他们练习。我的认真、负责使他们不忍心放弃。经过长期的“吃小灶”,他们的运动技能提高了,做动作协调了,节奏感好了,运动能力增强了,在他人面前敢表现了,甚至看到自己的进步时,会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从此喜欢上了运动,并形成了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于爱运动,但不喜欢授课内容的同学
  首先,做好思想动员,摆事实,讲道理,赢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比如吃饭,有的人喜欢肉类,不喜欢蔬菜,长期不吃菜,会因体内缺乏大量的维生素而生病,那么,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只能强迫自己多吃菜。不喜欢的授课内容,就像不喜欢吃的菜一样。长期从事一项运动,只是个别素质提高了,要想全面地提高身体素质,就必须进行多种不同内容的学、练,只有如此,身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运动兴趣才会广泛。
  其次,在教学方法、手段、策略和组织教法上,尽量做到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例如:队列练习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枯燥的项目,在教学中,除了练习技术外,我教给学生大声地喊“口令”,学习“腹式发音”,训练人人都能当“体委”的能力。通过大喊,学生发泄了郁闷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大声讲话的能力,对以后所从事的教学很有帮助。因为我教的是幼教班学生,为了增强训练效果,我鼓励学生到队前表演;分组练习,展示训练效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即时评价,以表扬为主,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举行全年级队列教学比赛,让班主任督促各班练习。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再如:篮球是一部分女生不喜欢的项目,往往教学效果不佳。在教篮球技术之前,我上了一节体育欣赏课,播放了《极限乔丹》。通过观看,同学们不但佩服乔丹精湛的球技,更敬佩他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永不言败,以及他面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尤其乔丹会把自己所不擅长的变成自己擅长的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本学期的篮球课,篮球场上多了一群女生,运球、传球、投篮、教学比赛,有模有样,每节课结束,大家都练得大汗淋漓,学习效果良好。
  另外,让这部分学生担当老师的助手帮助那些“困难生”。这种做法,既缓解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讲课”水平。不仅让他们提高、巩固了运动技术,融洽了同学关系,而且在同学面前树立了威信,真是一举多得。当纠正错误动作时,让他们代替老师做示范,更增强了成就感,为了得到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他们会认真地学习上课内容。
  三、对“豆芽菜”、“小胖墩”和“问题生”的教育
  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我们对前两种学生要特别关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他们的上课要求也不同,尤其在“课堂表现分”上,只要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做到力所能及,就给予他们良好的课堂评价。利用课下时间多做思想工作,讲运动健身的好处、科学合理的减肥,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和“减肥方案”。通过同学间“结对子”,督促他们多锻炼,尽快改变自己的体质和体形,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问题生”是体育课上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如果处理不好,就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因为他们不是身体素质不好,而是思想问题在“作怪”。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纪律涣散,扰乱秩序,往往被同学歧视,在体育课上他们觉得哪里好玩,就瞎掺和一顿,或搞“恶作剧”引起学生注意。其实认真分析这类同学就会发现,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老师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到同学的认可后,以此为契机,提出要求,让他们不断进步。当感到老师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以惊人的能力学习、表现,往往很快就进入优等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