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正衡中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1-12-31梁瑞涛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都还给了学生,但是如何更有效地积极地推进新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总结经验法等方法,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积累体育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制定“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评价体系 校本化
1.学校体育成绩考核评价现状
体育内容评价缺乏综合性。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这有多种因素,如教法不当、教材内容安排不科学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现行的教育评价很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和锻炼效果,大大挫伤了学习主动性。评价方法只重视终端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如反应速度素质的短跑项目一般是女生较难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项目,学生在考核中,只重视考核结果,却忽略了对快速跑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评价的结果,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到底水平如何,更不知道下一次要达到什么目标,反映不出进步的程度。评价只是对课堂上的评价,忽视第二课堂的评价。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而第二课堂是学生锻炼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都离不开第二课堂活动。但是第二课堂活动往往都缺乏组织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机械。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缺少相关的项目设置和评价体系。这是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的矛盾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正衡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体系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总结经验法,问卷法。
3.统计与分析
根据我校15位体育老师多年以来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讨,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本校各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推行和评价体系的确定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从阳光体育中找到了运动的快乐。
4.我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建议
4.1“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体系,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是对教学评价的新的尝试。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体系是以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为出发点,制定的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案。包括各个项目,如篮球、排球、健美操、田径、武术等,制定的各等级之间的标准要循序渐进,由浅入难。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师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来。这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4.2“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体系弥补了第二课堂,如大课间、课外活动、俱乐部等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的空缺。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运动,并参与到评价中来。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等级制评价的方案,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设置和选择适合的项目。项目的标准可以参照体育中考达标的要求,也可以参照体育教学参考书。评价的内容要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相互挂钩,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总之,不宜过难,循序渐进地设置各等级,突出等级评价的过程。建立学生评价小册子,分学期建立,如我校学生评价等级记录册,学生每人一本,每个学期最优秀的学生最多可以5个项目达级(可以增加),最少2个项目进行达级,在每年4次的达级时间进行记录,由各个项目负责的老师进行评定。教师可以从一年两次的运动会、12月冬锻节和5月的体育科技节期间进行集中评级,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行为中。我校还把评定等级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重要参考之一,从而促进学生参与到阳光活动中来,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4.3体育教学等级制评价可以主体互动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根据评价的方案,教师和学生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学生则可以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2001.6.
[2]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学参考书.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教研室,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