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赛场引起争议判罚的因素分析
2011-12-31高娟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现场裁判、收集比赛资料等方法,对羽毛球比赛时产生的判罚争议作调查分析,并找出引起争议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羽毛球裁判员在今后的裁判中理解规则精神,公正准确地执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羽毛球裁判 争议 原因 对策
在羽毛球赛场上出现的错判比较集中在判罚“界内外”球和“过手、过腰”的违例,这与我担任羽毛球赛事裁判时遇到的情况相符。比赛中,出现争议最多的是司线员对线的判罚,据不完全统计“界内外”球判罚,要占到全部争议的三分之二,而且对比赛影响极大,如国际赛中香港公开赛“陶菲克的退赛风波”、韩国羽毛球赛的“林李争斗事件”,都是这一“导火线”引起的。其他的争议如双打的发球过腰、过手也很多。原因是实施每场21分的得分新规则后,发球由过去握有发球权才能得分,失误换发球变为失误违例即失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心理,特别是在关键场次、关键局中左右比赛胜负。此外,其他的争议来自下面几种情形:过网击球;双打球触拍或衣服后后飞;不正当行为:如运动员绕圈,延误拖延比赛,不及时发球,接发球向对方球员喊叫等,裁判员处理不果断及时,容易引起对方球员的冲动、不满,出现争议。这已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对场上因判罚引起争议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引起羽毛球赛场判罚争议的因素分析
1.观察角度不同及对第一落点的判断。
在羽毛球场上,发生争议最多的是“界内外”球之争,无论在大型国际比赛中,还是在国内比赛及业余比赛中,都多次出现对“界内外”球的争议。例如一般的争议球,从边线司线员的位置看,球出了单打边线,球托落在了界外,但是球毛的大部分投影在线上。有经验的司线员完全可以抓住球落地改变方向的一瞬间,准确判断出界。当然,如果司线员没能跟上球的速度,可能就会误判。同样是这个球,从运动员所处的位置来看,球出界了,球头和球毛都完全在界外。而从裁判员的位置来说,裁判员坐在裁判椅上,看到的是大部分球毛都在线上,少部分球毛还在线内。对于这种一般争议球的落点,显然是运动员的视角最佳。在我裁判过的案例中,这是司线员和裁判员(一人裁判制时)出现误判较多的情况。
在我裁判过的案例中,有几次看到运动员情绪非常激动,向裁判员和司线员提出质疑:“球都出界这么多了,还判界内?”事实上,运动员看到的不是球的第一落点,这种现象太多发生在对方大力杀球或中场杀球及网前扑杀的情况下。运动员挥拍没有接到球,再回身时,看到球已出界很多。事实上,这是球打在界内后弹到了界外,运动员看到的只是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此时,运动员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即你没有击中球,再回头去看时,不可能追上球的速度。也就是说,你很难追踪到第一落点。
2.临场状态不佳,判罚不果断,对判罚不自信。
羽毛球比赛双打是以速度、力量取胜,而单打自改为21分新赛制后,已由过去拉开、高吊控制向更积极、连续、有效、稳定的进攻方向发展。接发抢攻的趋势得到推进,后场采用先下压控制的打法得以凸显,球速快,竞争激烈。临场时,裁判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有的裁判员临场前休息不好,精力不足。当疲劳出现时,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出现走神现象,看不清来球,这直接影响到裁判员临场时的判罚,该判的没有判,前后的判罚尺度掌握得不一致,错判、漏判的现象随之增加,引起争议。裁判员判罚的果断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练员、运动员和观众对裁判员判罚准确性是否信任。果断的判罚,不仅能提高裁判员自身的形象,而且能向人们展示你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精通程度,更使运动员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否则比赛中就会出现裁判员信心不足,判罚不果断的情况。
3.不良心理状态。
临场时,裁判员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对顺利执法是很关键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到裁判员的执法,如一些裁判员往往凭经验或是凭对运动员的印象,对运动员的发球产生一种潜在的偏向意识,认为一方运动员发球对对手有威胁有发球违例嫌疑,对双方表现出判罚尺度松紧不一的现象,造成争议。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时裁判员本应该这样判罚,但由于队员急切地呼喊示意,裁判员为了顾全面子,出现与比赛事实有出入的判罚,有些裁判员在判罚时有意偏袒主场队员,照顾东道主运动队及观众,做出对主队有利的判罚。一些裁判员在执裁中执法有误,内心感到愧疚,总想在以后的比赛里找机会给损失的一方以弥补,以求平衡,造成更多争议。
4.执裁经验不足,规则理解不够透彻。
裁判员全面熟悉和正确理解规则是作出合理、准确判罚的前提和基础。裁判员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熟练程度及对规则精神的理解,直接影响自身的业务水平。新规则在不断更新,如果裁判员对规则条款不熟悉、不理解,概念模糊,判罚尺度不一,与其他裁判间的配合不协调,对自己的判罚感到模棱两可,争议球就会增多。
二、对策
1.熟悉裁判法,提高专业裁判技能。
裁判员临场执裁是裁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则为准绳,正确地评判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动作和行为。不能凭个人感觉判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要从规则中找到依据,就要加强对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对规则滚瓜烂熟,提高执裁技巧,丰实临场经验,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对赛场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瞬间正确的反应。“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做到裁判时游刃有余,这是防止引起争议的最有力的手段。
2.提高裁判员的道德修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一个裁判进行公正执法,发挥裁判效力和得到运动员、教练员信任与支持的先决条件。裁判员是球场上的执裁者,职责是为双方队员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保证比赛公平有序地进行。这一点不仅仅依靠规则的规范,道德的约束也是主要力量,因此提高裁判员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体育的范畴,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在工作中,裁判员应该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公正执法是裁判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大公无私是裁判员做好裁判工作的基本保证。
3.保持健康的身体及心态。
在比赛期间,裁判员应注意休息,执法前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良好的心态。临场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执行规则、处罚犯规与不正当行为、控制比赛气氛上,沉着冷静地观察运动员的行为,做出合情合理、准确、公正的判罚,不要受场内外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错判、漏判要有充分的认识,减少对错判的顾虑,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用错误补偿错误,以求平衡,调整好心态,保证执裁顺利进行。
4.加强交流,提高裁判执法艺术。
在临场执法过程中裁判员之间用眼神、表情、手势相互交流与配合,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主裁判对司线员的手势判罚给予点头或一个微笑都会给司线员一个肯定,增强自信。另外,如果遇到对界内外有争议的判罚,那么主裁判应尽量维护司线的判罚,确与事实明显不符,主裁判又看得很清楚的,可更改司线员的判罚。裁判员还要善于观察队员动作和情绪,抓苗头。场上出现“火药味”时,采取提醒劝告等措施,控制运动员情绪,缓和紧张气氛,注意判罚尺度,使比赛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氛。
参考文献:
[1]羽毛球国际竞赛官员手册(2006-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段文义.羽毛球基本技术教法的突破与创新[M].湖北体育科技,2003.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体育出版社,1996.7.
[4]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