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1-12-31刘争春汪波厚春明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城镇居民已经形成“健康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育消费水平不同,40岁以下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40岁以上的居民。体育的消费水平相对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实物型消费占主导地位,目前沈阳市城镇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都有待提高;影响体育消费因素依次为:闲暇时间→经济水平→体育场馆设施→比赛水平→体育技能→其他。
  关键词: 沈阳市 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 调查分析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广泛需要,体育消费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愉悦身心和增强体质而进行体育消费已成为一种大众化活动。为了全面了解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本文作了调查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沈阳市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市场的发展,优化沈阳市的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市城镇居民5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查阅并搜集国、内外相关论文30多篇。
  1.2.2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城镇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3份,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475份,有效率为98.3%。
  1.2.3专家访谈法:主要采用客观陈述与座谈会形式。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2.1.1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态度与动机调查
  表1显示,21.9%的人认为体育消费“非常值得”,48.8%人认为“值得”,20.2%的人认为“不太值得”,9.1%的人认为“根本不值得”;体育消费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社会交际→减肥和健美→提高某项技能→其他。上述数据说明,大多数沈阳市城镇居民已经形成“健康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它预示了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2.1.2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调查
  表2表明,40岁以下的两个年龄段无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分别是:0.0%、1.3%;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分别为:4.2%、2.9%。在年体育消费支出500元以上的相对较高消费中,40岁以下的分别为1.1%、10.3%;40岁以上的这个指标为:6.1%、0.4%。调查得知,文化层次、收入水平、体育观、消费观、文化背景、职业等都是造成这一趋向的重要原因。但与以前同类调查的数据相比较,无体育消费的比例明显下降,高体育消费人群比例明显增加。
  2.1.3沈阳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分为三种类型:观赏型、参与型与实物型。观赏型主要是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参与型主要是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培训班;用于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体育报纸杂志、体育彩票、运动饮料等消费属于实物型体育消费。从表3得知,沈阳市居民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占主导地位,约占83.6%,说明沈阳市体育用品市场需求量较大;体育参与型消费有快速发展势头,占12.6%;观赏型体育消费相对滞后,占3.8%。
  2.2影响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由表4可知,影响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闲暇时间→经济水平→体育场馆设施→比赛水平→体育技能→其他等方面。没有时间和经济状况是影响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占被调查者中选率的58.5%和55.2%,其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可见,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沈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这应当引起各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调查中25.9%、2.5%沈阳市城镇居民不懂体育技能和对体育不感兴趣,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向城市居民宣传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服务项目,并提供必要的保证措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沈阳市城镇居民已经形成“健康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它预示了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3.1.2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育消费水平不同,40岁以下居民与40岁以上的居民相比较,后者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前者。体育的消费水平相对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3.1.3体育消费仍是实物型消费占主导地位,目前沈阳市城镇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都有待于提高。
  3.1.4影响体育消费因素为:闲暇时间→经济水平→体育场馆设施→比赛水平→体育技能→其他等方面。
  3.2建议
  3.2.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城镇居民的体育运动宣传力度,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建立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周期性地播放城镇居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激发市民的体育兴趣,刺激居民的体育消费。
  3.2.2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体育消费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就必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还要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使其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3.2.3建议政府及职能部门对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不断丰富体育场馆的服务项目,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立更适合大众消费的体育消费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强.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8.
  [2]张贵敏.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要的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5-7.
  [3]于军.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05,(3):75-77.
  [4]陈宏.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5,28,(7):89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