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新课导入的思考

2011-12-31周海燕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新课的导入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角度、班级整体的接受理解能力来考虑,灵活运用概念、方法、题义等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
  一、融入情感,注重教学概念的导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式,都是围绕题目的概念理解展开的。掌握和理解概念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关键。特别是在教学新课时应注重开头导入。因而在教学时,我们选择的导入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为课堂教学实施做铺垫或能引发学生思考,能真正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
  激发兴趣,练习导入。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小练习。下面这些数字都是我身边人的年龄,你能给他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吗?
  2 3 4 6 8 11 13 17 18 20
  3 22 24 29 31 32 34 38 41 44
  2的倍数:
  3的倍数:
  (学生考虑完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总结出6,18,24比较特别,因为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6,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在数学上被称为公倍数。
  提问:公倍数是什么意思?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
  以上运用的导入法是针对先前的学习内容,围绕公倍数的概念,用激发练习兴趣的方法导入。在倍数的复习中让学生找出特殊的倍数,尤其是关联词“既是……又是……”的运用,一下子就突出了“公”的意义,为学生的理解及后面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注重教学气氛的导入
  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的,所以每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的学习肯定会牵涉旧知识。导入新课的方式就要抓住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同的特点,把教案与课堂实际运用教学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数学课堂中学生关注性较强的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数学新课。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运用学生和比较了解的人物和情景,使数学这门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
  师:大家认识阿凡提吗?他在大家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