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与快乐地学习

2011-12-31徐建彬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爱因斯坦曾说:“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正体现了当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这是我们老师在新教改的形势下必须要做到的。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与快乐地学习语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语文学科的教改更加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再将知识教学放在首位,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我教会学生使用教学软件,在网络上查阅教学资料,在网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心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工具,学习自主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出来,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二、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为中心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志向和思维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演讲,说出他们的理想和志向;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爱好;通过写周记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充分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然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尽量在课堂上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性格活泼的学生,让他多参与演讲比赛、校园小记者的活动;学做能力强的学生,多展示他的优秀作品;普通话标准的学生,推荐他参加校园广播站的播音,等等。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学有所成。
  三、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教学中,老师如果再以书本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就太有限了,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景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学校在本学期建十个以上的信息特色班,到2012年9月全面铺开,学校为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新知。
  四、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
  现代化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民主的。语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老师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积极讨论,甚至是辩论,这样,学生既能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又能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当然,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不能漫无目的,要让学生越钻研越有劲,越讨论越有趣。比如在《项链》的教学中,我一反传统教学中视她为贪图虚荣的反面形象,特地设计了问题让他们争辩:玛蒂尔德身上有“可爱”之处吗?这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多角度争辩,学生们不仅看到了玛蒂尔德虚荣、可鄙的一面,而且看到了她的另一面:诚实、坚强、没有在逆境中丧失自我。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师。在激烈而饶有兴趣地辩论中,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认清教改形势,提升业务素质
  教改的春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特别是近一两年的教改势头更加迅猛,近年来教改的显著特征就是综合化、信息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之间建立联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且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的极大挑战。这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促进和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一是苦练基本功,全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二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三是积极对待并接受新教改理念,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四是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永远走在教改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