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就学习型师资队

2011-12-31黄淑子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只有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造就学习型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 教师队伍 创新意识 高中课程改革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一轮课程改革吹响了振兴我国基础教育的号角,同时也对新课改的参与者——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造就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近三年来,我校多管齐下,多策并举,致力实施“造就学习型教师工程”,有力推动了新课改的开展,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建立共同愿望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师要扮演知识丰富而又充满创新激情的新角色。这个新角色必须具备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才干,必须不断学习。所以,学校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适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造就学习型教师”的共同愿望。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个“共同愿望”内化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呢?
  1.强化“以德治校”理念,形成“我要学”的精神动力。学校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和“德育为先”的原则,倡导教职工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围绕“如何服好务”开展大讨论,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摒弃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盲目自满”等错误想法,使“我要学”成为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
  2.强化新课改驱动,助推“我要学”行动。我校新课改经历了“试验示范,典型引路,大面积推行”三个艰难历程。随着新课改推动力度的加大,许多“墨守成规型,安于现状型,夜郎自大型”的教师深感自己落伍了,再不学就将被新课改浪潮无情淘汰。于是,“我要学”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学电脑、学制课件、学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我校已蔚然成风。
  3.构建大愿望体系,健全学习型网络。学校以普及现代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为契机,建起了人人参与的周五学习日大课堂;以电子备课室为阵地,建起了各学科小团队学习小组;以教师个人为主体,建立了教师自学档案。
  二、实施目标激励
  动力源于目标。实施目标激励,是造就学习型教师的重要手段。
  1.学历目标激励。近几年,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明确提出了学历达标要求和激励机制,调动了教职工再学习、再提高的积极性。目前,我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经达到98%。
  2.学识目标激励。为了造就学习型教师,学校还提出了“老师不仅要在某一学科当专家,而且要当学识渊博的杂家”的学习激励口号,鼓励教师博学多艺。对学有成就的教师,除给予评先表模的精神鼓励外,还在工资晋级、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德育目标激励。为了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我校坚持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具体指导,努力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为一切工作中的重点,以德育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主渠道,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制定了《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全员德育岗位责任制》,完善了德育评价体系和《班主任评价体系》,使目标责任与绩效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全员德育的积极性,真正构建了我校全员德育和全方位的新格局。
  (2)做到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一线与后勤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相结合。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我校德育工作真正体现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宗旨。
  三、健全保障机制
  造就学习型教师,学校的倡导、激励是前提,落实各种保障机制尤为重要。
  1.“内修外修”保障机制。为了构建学习型校园,造就学习型教师,学校一是鼓励教师岗位自修,明确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精读五本以上本专业本学科的业务书籍,认真撰写两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并纳入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范畴;二是每年选派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到省内名校挂职学习,此种做法,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教学骨干。
  2.学习制度保障机制。学校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继续教育、学习制度。如:《继教档案管理制度》、《继教学分登记制度》、《继教培训奖惩制度》等。
  3.评价导向保障机制。为了促进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索新教学方式,学校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许多老教师转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落后教学方式,主动探索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式新教学方法。许多老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新课程改革、新教学评价方式逼着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4.建立团队学习机制。为了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效果,学校以推行新课改为契机,建立了团队学习机制。一是由学校校委会组织的全员参与的大团队学习形式,主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最新科研成果;二是以备课组为载体的课题研究型团队学习形式,对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进、提高;三是结对帮扶型的小团队学习形式,学校组织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结对,让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新技术的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为检验学习效果,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徒弟讲课比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团队学习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成员的相互交融,相互提高;发展了整体协作配合能力和智慧;形成了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
  总之,我校致力实施的“造就学习型教师工程”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且有力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顺利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