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效度分析个案研究
2011-12-31杨增荣
考试周刊 2011年90期
摘 要: 测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参考,阅读能力测试则是大学英语测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一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阅读水平做出检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对今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 大学英语阅读测试 问题 改进方法 教学启示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英语测试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我国英语测试的研究方兴未艾(卢卉艳,2002)。英语阅读是广大外语学习者获取所需要信息的主要手段,它在我国英语测试及教学中历来处于突出的位置。阅读测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试卷的效度(va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因此对阅读测试的研究很有必要性。本文针对一次大学英语阅读的测试,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方法,提出教学的启示,为大学英语阅读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
2.相关理论
人们通常把语言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其中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1测试文章的选定
选择合适的测试文章是有效地测试阅读理解的前提。总的来说,测试文章的选择应当反映测试的不同性质与目的。例如,是属于检测学生成绩的学业考试还是不同级别的水平考试,等等。具体而言,测试文章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1文章题材的广泛性。在一般性的英语阅读测试中,应包括各种日常的、非专业性的内容,如社会生活、人物传记、文化、史地、科普等。命题者在选择文章时应考虑考生的语言水平、知识面和兴趣范围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多种阅读技能,从而增加测试的效度。另外,文章内容中要含有足够的“题眼”,以确保生成一定数量的试题。
2.1.2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在一次测试的一组文章中,它的体裁应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有时也可以包括描写文和应用文等。但不同类型的测试中,其阅读文章的体裁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命题者应根据测试的目的来决定各种体裁所占的比例,从而避免文章体裁的单一。单一的体裁易影响考生的阅读兴趣,降低试卷的效度和信度。
2.1.3文章长度的适中。文章长度的确定取决于测试的种类及大纲要求。例如,快速阅读的文章可长达2000词或更长。
2.1.4测试文章难度的把握。文章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的相关因素。除以上提到的题材、体裁因素外,文章难度主要取决于阅读材料语言难度,包括生词量大小、词汇与结构的复杂程度等。针对以上这些方面,命题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衡量测试文章的难度,并做出符合要求的技术处理。例如,对生僻词加汉语注释。此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统计公式对测试文章进行较为客观的估算。
2.2测试的题型
目前,在国内的各种英语阅读测试中,被广泛应用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2.2.1多项选择题。这种题型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在各种英语测试阅读部分中被采用最广泛的一种题型。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其他题型难以替代的优点与特色。首先,多项选择题评分快捷,而且公正客观。现在大多采用计算机阅卷,因而在阅卷信度上又获得充分保障。其次,此种题型限制了考生在因答主观类型题时出现的答非所问的现象。最后,多项选择题集中考查了阅读能力,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语言技能的“掺杂”。但是这种题型也有其局限性:缺乏实际交往的真实性;考生受命题人的局限;选择项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把握;猜测倾向严重。
2.2.2问答题(简答题)。这是一种考查阅读和写作综合能力的测试题型。它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而且要能针对问题做出回答。这种题型的优越性体现在:猜测倾向在问答题中得到较好的克服;问答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命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当然,此种题型在评卷中有可能受评卷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2.2.3正误判断题。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题。它不仅阅卷简便快捷,评分客观可靠,而且不像多项选择题那样在设计选择项上使命题人大伤脑筋。但是,它的猜测倾向要高于选择题一倍。因此,此种题型更适合于课堂教学测试。
2.2.4完形填空。此种题型可以说是英语测试中各种能力的综合检验,这种检验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辅之以语法结构和词汇搭配及语篇衔接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它往往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方便阅卷,也是目前国内英语测试中常采用的一种题型。关于英语阅读测试的题型还有待测试学专家们进一步努力,以便有更多更有效的题型应用于阅读测试中。
2.3试题的确定
在选材、题型确定后,命题人开始命题。一般而言,阅读理解测试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能力。因此阅读测试中的题干有许多相似之处,常见的有:关于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题;针对阅读主旨的事实和细节题;测试隐含意义的理解题;对于所读内容的概括判断题;有关作者观点、态度题。
3.研究方法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大学英语阅读测试中试题的难易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共4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4人,女生9人。
3.3研究工具与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的是随堂测试和课后访谈的研究手段,所用试题由我根据阅读测试原则从题库中选取与学生当前英语学习进度、水平相一致的三篇文章构成,每篇平均字数240个,每篇阅读理解后附有5道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结果分析与讨论
4.1难度
由表1可见,10—15分的得分人数分别为1、3、8、17、10、4。符合正态分布,且占最多人数的一组出现在13分,说明试题难度较低。
4.2信度
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度,一般如果信度在0.40以上,则说明试题的信度较高。根据信度计算公式:信度=N/(N-1)×[m(N-m)/Nx2](N=试题总数;m=平均分;x=标准差)。本套试卷的信度为0.73,可信度较高。
4.3效度
测试效度笼统地说是指测试是否考查了原定需要考查的内容,考试的结果能不能用来评判预定要测试的语言能力。通过测试后我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此套题基本满意,认为可以测出前段时间所学知识。
4.4存在不足与启示
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受试对象较少。
主要启示有以下三点。
4.4.1选材
4.4.1.1测试对象。命题人员必须了解测试对象所学专业、语言水平、年龄、民族等。由于大规模考试参与者个别差异很大,为了避免出现对某些考生的偏向,选材要广泛、多样化。体裁、写作风格不要单一。尽量避免选用一些即使译成母语考生也无法读懂的材料,否则专业性太强;也要避免不读文章就能做题现象的出现。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测试效度的提高。
4.4.1.2测试内容的真实性。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出现了交际测试法。交际测试强调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交际性;强调考查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而并非语言的用法。在真实性问题上,我们应选择使用与考生在平时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为了不同目的而阅读内容最贴近的材料,以最真实的材料和阅读环境,让考生发挥其真实的阅读能力。比如说:新闻报道、说明书、会议通知、广告、地图、时刻表等,均可作为阅读理解测试材料。这样做既可提高本次考试效度,又可鼓励未来的考生扩大阅读范围,全面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4.4.1.3测试内容上要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信息点要充分,有一定信息密度,而不选平铺直叙的材料,以便题眼多,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同时材料的内容切忌引起政治、民族、宗教、地区、性别等纠纷,尽量采用一些内容中性、态度中立的文章以求对所有考生的公平。
4.4.2命题
4.4.2.1寻找“题眼”法。在考虑对一篇阅读材料出题时,首先应该列出并牢记在通常处理此类材料时所需要的技巧和策略,并权衡比例分配,不应该在出完所有试题后再去看这些试题考了些什么能力,一般在命题之前寻找“题眼”以确定信息点。确定题眼应以能出题、易出题为原则,这是传统的出题方式。
4.4.2.2头脑构图法。这一设想是由Buzan(1974)提出来的,“头脑构图法”是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经过权威性的模拟阅读或聆听,确定一个主要信息总量的标准,然后基于这个标准进行出题,测试考生的完成情况,再根据其成绩及标准的对应程度,得出考生对该段文字的阅读理解的水平及能力。在确定主要信息总量的标准时要求参加者必须具备接近以英语为母语人士的阅读水平,最好直接邀请受过相当教育的英美人士参与。首先选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分发给所有的参加者;设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阅读时间结束到后,让所有参加者停止阅读,立即写下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点,其中包括中心大意、作者态度、人物、事件等主要细节,以及任何参与者或个人认为重要或印象较深的信息;最后通过统计核对,在所有或大多数参加者认可的主要信息点的基础上出题。这种通过“头脑构图法”获得的信息量能够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3设计题型
多年来,阅读理解题型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正误判断、完成句子、简答题、组句成段、多项选择、完形填空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多项选择题,虽然多项选择题有其本身的优势,适合于大规模考试的阅卷,提高了信度,但这种信度的提高是以失去效度为代价的,会得不偿失。阅读测试应尽量少用多项选择题,多用完成句子、简答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效度。
5.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测试,对英语教师有反馈的作用,使教师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学生层面,学生可以检测自身前段时间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虽然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测试仍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英语阅读测试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卢卉艳.论英语测试中的阅读测试[J].东北大学学报,2002,(2):134-136.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彭代文,李清平.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J].湘潭大学学报,2005,(4):170-173.
[5]王静.英语阅读测试题的设计[J].考试周刊,2009,(33):107-108.
[6]魏林.大学英语阅读测试设计之我见[J].福州大学学报,2000,(2):111-112.
[7]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