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2011-12-31沈娟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推进和深入,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自主性学习成为适应新课程的优先选择和有效尝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陷入一些困境甚至误区之中,需要加强警惕才能避免。
  一、自主概念标签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质量的问题来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问题的引入有时只是作为形式或者课堂标签存在着,自主性学习并未落到实处。如有位教师在《祝福》教学中,试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1)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3)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第三个问题,教师又设计了五个小问题:如果祥林不死,结局会怎样?如果她出逃后并未被婆家找到,命运又会如何?如果没有严厉的婆婆,是否会摆脱悲惨的命运?如果贺老六没有因伤寒而死,阿毛也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假如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