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武术教学的思考

2011-12-31顾芳芳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任何体育项目都含有一定文化意义,但是,没有任何项目像武术这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项运动开展好,但是如何开展好,用什么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新课程的实施,在7个必修系列中,民族传统体育占到了一席之地,且新课程也鼓励学生学习武术,从而把武术这个项目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动作示范的重要性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武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因此,武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可见,教师良好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术中各拳种和器械有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如长拳的架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明显,南拳的拳势刚猛,步法稳固,太极的柔和缓慢,刚柔相济,轻灵沉着,以及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的器械风格。我们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动作的风格体现出来,使学生体验到武术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武术的极大兴趣。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语言法的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视觉形象或是视觉形象模糊不清时,教师就需要再进行示范。而在示范之后,运用语言法,不仅能对学生所观察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必要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促进记忆的加深,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化作用。武术动作中的每一招每一式有它攻防含义,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就要跟学生讲清楚怎么攻、怎么防。比如就马步架打这个动作,左拳要怎么架,右拳要怎么打,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这么一个印象,就能很快掌握并在两人的一攻一防中体现出来,学生的兴趣也就会调动起来。由此及彼,学生在这种兴趣的推动下,会主动去了解其他动作的含义。
  除此之外,让学生在练习中,每完成一次发力动作的同时,发出“嗨”“哈”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大喊能使人兴奋起来,使自己的大脑运动中枢振奋起来,刺激自己的肌体迅速进入兴奋状态。
  三、对比法的使用
  对比法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动作的正确与错误,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马步架拳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肌肉本体感觉还欠佳,架在前额上方的手臂,往往就贴在自己的前额上。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选择一到两位动作错误的学生,让他们和教师一起把动作做起来,让其余的学生来发现,评判,从而加深印象,改正错误。从教法上来讲,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个短的套路,不求练的多么漂亮,只要能依葫芦画瓢就行。在这个基础上,再对照老师的动作,由粗到精“打磨”。从心理学上来讲,一开始学生的胃口就被调起来了。在套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糅合擒拿、散手、摔跤,这些实用、竞技性强的项目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更能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选例得体用例适当,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联系实际,增加趣味性都有一定的好处,也是贯彻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需要。在这个方面,照本宣科,一味拘泥于教材的一招一式,必然使课堂索然寡味。
  四、教辅用具的采用
  现在武术课上的教辅用具是少之又少,而学生对武术器械及辅助器具有浓厚的兴趣。武术课上适当采用教辅用具,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及动作的掌握上,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就教授弹腿来讲,为了体现力点,就要强调猛挺膝、绷脚尖,但是从以往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能做到这点的学生不多。现在教授这个动作时,用脚靶作为辅助,让学生体验怎么用力,在弹踢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错误,并改正。从心理上讲,脚与脚靶撞击发出的声音,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跃跃欲试也显示了他们对这个项目的浓厚兴趣。
  五、身体素质的提高
  身体素质的提高相当重要。比如说柔韧,由于人体构造因素的原因,运动员的柔韧性素质只能在骨结构和肌肉、韧带、结缔组织正常伸展所制约范围内提高。一定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关节周围的伸展能力,逐渐扩大关节的活动幅度。试想一下,一个连劈叉都很难做好的孩子,他能不能学好武术呢?他学不顺手,怎么能够对武术很感兴趣呢?答案是:不。
  与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素质训练相比较,柔韧训练的经常性、长期性特征更加明显。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各关节韧带活动开,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这样进行柔韧训练,就不会发生受伤。根据生理特点,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关节面角度大,软骨厚,关节内外的韧带也比较松弛,这些解剖特点决定了儿童少年时期是训练的大好时机。在学龄以前要抓紧柔韧训练,并要在13岁以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发展。所以说,柔韧性训练要从小开始。
  女孩比男孩柔韧性好,一个原因是由于女子一生中与男子发育情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变异。另一方面也由于女性肌肉的质量不同于男性,肌纤维较细,身体中脂肪与水分的含量多于男子,因此女子比男子的柔韧性要好一些。在训练中,有的人大腿后群的韧带很好,而前群肌肉力量不行。这样,踢腿时,那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所以说,要完成这个动作,前群肌有一定力量,后群韧带也不拖后退,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因此,我们有了柔韧素质好的前提保证,才能使动作不受限制,技术水平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柔韧训练要与力量训练相结合,使之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这里,我们仅仅谈了一个柔韧,而力量、灵敏等其他素质,同样重要。
  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提高学生对武术这个传统项目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健康知识与健身方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期待着学校武术运动的轰轰烈烈。
  (常州市湖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