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廓清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认识
2011-12-31王仁喜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模糊认识。现从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作用及如何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澄清对非公有制的认识。
非公有制经济相对于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改革开放伟大的实践雄辩地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要求的最具活力的新兴生产力,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与市场经济的相伴而生的,具有适应市场、激活经济的强大活力,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活跃城乡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实践的充分检验。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历史给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给予了沉痛教训。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创造经济增量的重要主力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稀缺资源;公有制经济是国家高效调控经济的主要产权基础,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确保了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和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重要经济条件;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公有制经济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通过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可遏止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共产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手段。因此,如果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旦改变,国家政权和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作用将随之改变。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产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盐城市大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