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2011-12-31穆传武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课堂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练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增强数学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开发智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念、态度、价值观。要使课堂练习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和趣味性等。
课堂练习既能巩固新课所学的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反馈到学生的信息。虽然课后习题很多,辅助性的练习册也不少,但是各种资料上的题目是大量重复的。面对繁多的习题,教师仍需有的放矢地作出选择,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既要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简单地说,要使练习有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题目本身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比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判断中:①负数没有绝对值,②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③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假如学生恰好将一个正确的命题和一个错误的命题判断反了,那么所选择的答案依然是正确的,这就不利于教师及时查找学生的错误原因。这样的练习题就不具有科学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将这道题改为填空题:下列判断中:①负数没有绝对值,②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③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这样就能准确地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利于教学。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对某一个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增加练习的层次感,供学生选择。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注意趣味性和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如果能设置一些有趣的练习题,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例如,在初三中考复习到三角形时,有这么一道题:用一条直线将一个三角形面积两等份。我将它改编为:从前有一个地主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要平均分给他的两个儿子,要求分界线是直的,怎么办?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挺有意思,因此有了兴趣,当然问题不难解决。接着我又问:如果地主有三个儿子呢?不一会学生就有了答案。我继续问:如果地主有四个儿子呢?这下就更热闹了,学生经过讨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我相信,这个知识点他们会牢牢记住的。
四、课堂练习设计要注意适量、适度
适量、适度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但是,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繁,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完成,也没有能力去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违背了上级的文件精神,更重要的是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做,就迫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去抄袭,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而会适得其反。重视课堂效率,向45分要质量。因此,课堂练习老师要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其设计的内容应注意做到少而精,注重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避免复杂繁多,枯燥无味,让学生可以定时定量地完成,保证课堂教学环节能够顺利地进行。
五、课堂练习设计要注意拓展和变式
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讲完有理数的减法后,依次给出了如下三道题:(1)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