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

2011-12-31崔春清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启迪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目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美育教学的特点探讨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现状;途径
  
  美术欣赏课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承担着人才培育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曾说: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启迪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再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课,学校、家长、学生、教师等都不太重视,因此,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呢?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
  (1)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很多高中美术教师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较少,掌握的美术史论也不扎实,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大都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也即是说只讲作品本身,没有密切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获取的信息也是片面化的,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比较注重高考科目的学习,对非高考科目不够重视,以为美术课学好学不好都没有关系。所以,在美术课上,学生会觉得没有压力,可能会出现学生打瞌睡或者做其他学科作业的情况。
  (3)美术课课时少。现在虽然美术课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步入了必修课的行列,但还属于小三门,在课时安排方面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少。大部分高中美术课都是两周安排一个课时,一学期下来课时总量少,并且中间间隔的时间长,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二、美育教学的特点
  (1)美育教学方式区别于其他学科。美育由于自身的性质,使自身的教学方式区别于其他学科。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美。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满脸皱纹的老人,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他美,但艺术家能发现他的美。首先脸上的皱纹能丰富形体美感,是外在美;其次脸上的皱纹也是生活沧桑的代表,是内在美。所以,在美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中挖掘出生活的美感,进而能引导学生用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培养学生的品行,陶冶学生的情操。
  (2)生活中的美需要较强的感受与欣赏能力。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到处都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与欣赏,人们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得到培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由于人的审美情趣与品位的差异,使得人们对美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审美能力也有高有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就必须进行美的教育,在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提高美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途径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美术故事或者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但一味讲解这些内容,课堂教学有些单调,不易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游戏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等方式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在上服饰欣赏课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高跟鞋是怎样出现的?旗袍的历史能简要介绍下吗?这些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话,会出现无法回答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征博引,扩充自身的知识面。讲授色彩心理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方式,学生比较熟悉收视率较高的湖南卫视播出的“快乐大本营”,教师可以借助节目中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色彩自由展开联想,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方式给美术欣赏课带来了诸多便利,很多的美术技法和图画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出来,定位里面的细节,让学生直观欣赏。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目的。比如讲授色彩心理时,可以通过课件来展示色彩,或者将色彩提纯,或者重新搭配色彩。因为色彩漂亮,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讲到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效应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知的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画面:一般的常识是体形胖的人选择深色系,不要穿颜色过于鲜艳的和横纹的衣服,否则会影响到效果;体形稍瘦的人,不要穿颜色太重或者条纹的衣服,否则只能让人显得更瘦。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对此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很认同这样的看法,有了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兴趣。
  (3)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必须注重视觉形象的运用。好的美术作品能陶冶学生情操、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影、电视等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是高中生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以审美之心看待生活。如有的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体绘画时显得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但又有看淫秽画面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白人体绘画体现出来的人体美,与一般的淫秽画刊区分开来。让学生在了解人体的点、线、画的组成,形体、色彩、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达到美育教学的目标。
  总之,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立伟.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考[J].中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