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1-12-31李春宝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呢?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且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氛围。教学中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特别是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试问如果学生对教师有隔阂,有矛盾,他还会有兴趣去听课,去学习?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要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建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历史课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兴趣培养的关键是寻找兴趣点,这个兴趣点也就是历史学习的切入点。兴趣点的获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设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启迪无限的联想,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用设疑时,设疑的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有启发性,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讲西安事变时,先从介绍张学良开始,再详细叙述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事变前,中国的局势是怎么样?事变后,又该如何处理蒋介石?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中国的政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拓宽,思维更加活跃,最后明白了不杀蒋介石的道理,也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事变所作出的努力和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以民族大局为重的品格。
  (2)通过故事激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针对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大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切的动作,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我请学生上讲台讲关于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讲述,有的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有的讲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故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再如,了解到学生们都喜欢看《康熙大帝》《还珠格格》后,引导学生去探讨电视剧中哪些是戏说,哪些是史实,无疑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3)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指出要“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鼓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剪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的片断,插入通过精彩的画面、动态的图像,再配上恰当的解说,制作成教学课件,让学生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能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突破时空限制模拟情景,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发现它。”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历史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课外活动。如秦始皇功过的讨论,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可让学生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举办各种类型的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教唱革命歌曲等。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内在的深刻的积极性上来,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从而不再觉得历史是遥不可及且毫无用处的东西。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既巩固强化了课内知识,又对学生未来的独立研究、成长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而乐此不疲,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只要做好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真正提高,新课改的精神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胡加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