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教学情景探析

2011-12-31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情景的创设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八种教学情景,分析了不同的情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情景教学;中学化学;探析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即外部信息进入主体后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在《化学教学大纲》里要求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应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在教育上的价值,重视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也认为,情景对学生理解和学习都非常重要,恰当的教学情景赋予学习以意义。所以,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景密不可分。
  我们常说“爱其师,亲其道”。所以,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地创设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教学情景,让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化学知识的神奇与奥秘,并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模式与传统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它可以利用“问题”“实验”“化学史实”“故事情景”“图片、影像”“新闻报道”“魔术”和“实地参观”等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
  一、问题情景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用假设、推理等方法设置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见闻来提问:“同学们都吃过苹果,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削了皮的苹果颜色会变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意识到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化学知识,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留意身边日常小事的发生,科学探究精神无处不在。
  二、实验情景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灵魂,它可以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也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式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亲手进行相关实验,这样的实验情景可以把课本中的实验由抽象变具体,由平面变立体,形象生动地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实践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经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去实验室里进行实验。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其反应原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老师应尽量多应用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由老师讲授要强得多。
  三、化学史实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发现和发展进化的历程。新课程的化学课本中有“化学史话”与“交流与讨论”的模块,给学生讲述有关化学科学家发现或发明的过程,让学生和化学家一起经历矛盾、困惑、惊讶、甚至失败的情感体验,与化学家一起感受猜测、想象、顿悟的喜悦时刻,使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知识时,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化学史话”里面的内容给学生扩充“氯气”的发现历程。也可以在讲“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知识时,适当联系一下人类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逊的“西瓜式”,讲到1911年卢瑟福的“行星式”,1913年波尔的“旧量子化”,到1926年德“量子力学”。经过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科学实践的进步,科学家们逐渐才确定了原子模型。从发现和发展的角度去阐述事物的演变历程,会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轻言放弃,勇于为科技的发展奋斗终生。
  四、故事情景
  运用与化学现象有关的小故事做情景素材,例如:福尔摩斯、柯南等一些惊心动魄的侦探故事或者是具有神奇色彩民间传说,都可以作为情景教学的创设。例如:民间传说的“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荒野、阴雨的天气里出现在坟墓间。原因是: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还有,通过小故事来导入新课的知识点,前后呼应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效率。
  五、图片、影像
  多媒体技术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影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把微观的东西放大,宏观的缩小,用动静相结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不易做的实验。像学习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的内容,该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属于抽象的知识点,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读给学生上课,会给学生一种很模糊、难以捉摸的知识,觉得枯燥,难懂。而当用多媒体图片或影像的形式把微观粒子的运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像看动画片一样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很清晰易懂地接受了新知识,老师也不用那么费劲去讲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既让学生学得开心,也达到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六、新闻
  新闻报道更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现实性。利用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存在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黄色”馒头事件、餐巾纸增白剂、三氯氰胺等等。例如,最典型的案例“水雷”事件。据中新社报道,2001年的7月,广州市珠江河段上,近两天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有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门成功打捞,期间无人员伤亡。一位目击者说,7日早上10时多,石溪涌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窜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