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

2011-12-31崔晓霞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我们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组认真调研、筛选、改编而成,可谓精益求精。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实质的体现。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新教材摒弃了原有教材中艰涩难懂的篇目,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是本组教材的灵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在探讨追寻中寻找生活
  无论怎样筛选,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还是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容易造成偏差。我们又不能摒弃历史和过去,所以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了解背景和发展。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教师也要尽可能做好领路人,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讲《朱德的扁担》一文时,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征。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受老一辈革命领袖的伟大。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虽普通,但很少有同学真正去观察它。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切感受。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写一写,触摸生活
  语文学习最终要落脚在写上。在新课程的教材里,给我们创造着许多这样的创作机会。如,学了《落花生》,可以让学生写出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学习了《师生情》可以让学生写写《同学情》《母子情》《祖孙情》等以“情”为中心的心得;学习了《穷人》,可以让学生联想下农夫一家的未来等,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感受人间的真善美,进而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丰富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又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更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是既教书又育人。
  (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