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2011-12-31张霞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没有动人的情节,没有美妙的旋律,只是一些数字和符号来回变换,特别是计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枯燥单调的,学生算起来没有兴趣。在低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例如在第一册教材中,有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口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后加几”的口算特点进行教学。如9+4,先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然后让学生运用口算特点进行尝试练习。
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上课一开始出示15-6=( ),问:“15减6等于几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等于9。”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学生说:“因为6+9=15,所以15-6=9。”我马上表扬:“你说得真好,这种方法就是‘做减法想加法’。”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6=4,再算4+5=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5-5=10,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举起了小手,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再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强化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又比如苏教版第四册的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教学,让学生知道它的口算特点是把整百、整千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千,实际上是把它们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和千而已。如500+200,想5个百加2个百是7个百,也就是700,学生抓住这种口算特点,就能很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的口算内容。同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口算起来也就快多了。
二、增加口算趣味,提高口算速度
计算教学是枯燥的,学生算起来没有兴趣,算法又单调。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顺着铺垫,轻而易举地去口算计算题。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时,我们开始是请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如“48÷2”,我们拿出4捆小棒和8根小棒,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再把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合起来就是24根,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学生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在口算时,就知道了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再用个位上的8除以2,这样口算速度就很快了。有了有趣的活动,有意义的活动,口算速度不快也难了。
三、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口算能力
低年级孩子的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常用的口算练习形式有听算、视算、笔算和游戏性练习等。教师可以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事先出好题让学生计时算,或者用一些电脑口算软件,输入界定的数字,电脑便可自动出题,非常方便。还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组开火车,对口令,接力赛,找朋友等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训练学生的口算。为了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口算与笔算计时赛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另外,在教学新的口算后,还可安排学生将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算的热情”,稳定提高口算能力。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学完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我经常让学生们“算24点”。随意写出四个10以内的数,让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算出得数24,不仅能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还能给一些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觉得口算原来也不是那么枯燥无味。
小学低年级计算中的口算内容很多,但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而练习次数要多,列式要多变,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进行活动。要善于用多变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使每个人都积极从事思维活动,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四、持之以恒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在提高口算能力的过程中,只重视算理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以达到熟练。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做到化繁为简,突出难点。提高口算能力,不仅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就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要练,致力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在每节数学课开始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专项训练,且让训练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安排10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进行训练,先练整十整百的,再练错位、进位的。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有时会从5分钟变成10分钟,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凡能用口算的地方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家校共同努力,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的练习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在学校时,老师用各种方式训练口算。在假期中,家长每天也可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进行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所需要的钱,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招,要以学生为主,处处为学生着想,把每个5分钟的口算与计算的训练安排好,持之以恒;做到口算方法合理、灵活、恰当,让学生学得有兴趣,精力用到适当处。只有这样,学生的口算能力才会普遍地、十分理想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皋市九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