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体化

2011-12-31李宝琴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课改中探索德育课课堂教学的突破,应着重思索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作出应有贡献。本文认为德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有效德育的实施策略,德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是本文要阐述的中心,主要围绕德育具体化内涵、意义、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德育;具体化;策略
  
  一堂好的德育课,除了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还要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达到德育渗透、德育无痕的效果,这也是对有效德育的最形象的概括。实现有效德育,需要实施德育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具体化为整合策略,即将抽象、复杂或简单、直白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信息或通过引用身边的实例配合理论教学,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知识结构的熟练掌握,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以正确理念指导行动。
  一、德育具体化的内涵
  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德育课应“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在课程之中……”“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等内容”。这是德育课的主体德育目标。德育具体化,就是采用恰当的形式,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突出针对性,将德育总体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这是德育具体化的第一层含义,强调德育目标的落实。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差别很大,德育具体化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班级差异、专业差异设置对应目标、内容、形式和策略。这是德育具体化的第二层含义,强调“因材施教”,是重点。德育具体化的第三层含义是指学生所学的是具体而非虚空的知识,是能对自身行为有所指导的知识,这是德育具体化的终极目标,突出德育和谐,实现德育课的实效性。简言之,德育具体化,是为德育课寻求更具“亲和力”的从里到外的变革,而不让学生觉得外表面目可憎,内里空洞虚伪。
  需要强调的是:
  (1)具体化不等于纯粹简单化。具体化需要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整合,在此过程中,确实需要在原教材基础上作简化处理。如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掌握更加常识化的知识。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根据学生具体接受情况而定,不能完全简化处理。并且简化处理课程要求的班级,更要注重回答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后是否将精简的德育精神落实于行动中,这不是简单化所能达到的效果。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某中学校长期间,曾为学校制定校训:“要爱你的妈妈!”他说:“对孩子们的教育应从具体的、形象的问题入手。试想,一个人如果连他的妈妈都不爱,还会爱别人吗?”看似简单的校训,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2)具体化不等于单纯重复化。职校学生认知、思想方面存在着旧的不良习惯与现有德育要求的冲突造成的反复性现象,即类似“5+2=0”的现象。因此具体化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阶梯性重复。如上学期的某个或某些德育重点,下学期依然突出,甚至整个高中阶段一直都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德育课是一门系统化课程,如果千篇一律、单纯、机械地重复一些德育要点,显然背离德育要求。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学。
  (3)具体化不等于片面追求形式多样化。为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育思想,需要考虑多种授课形式服务于教学。但这不是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二、德育具体化的意义
  (1)寻求课改突破,落实德育目标。职校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抽象、综合性的目标,学生通过自行阅读也能“无师自通”,如果缺乏具体化处理,往往导致德育课以虚务虚,内容空洞、照本宣科、苍白说教。事实上,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少学生觉得德育课虚伪、空洞,而不愿听讲、参与课堂活动,只是被动复习考试。根据现实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具体化是桥梁,是纽带。少了具体化操作,德育目标便是空中楼阁,所谓“以空对空一场空”。
  (2)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德育实效。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学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较为严重的时期。学生的迷茫、困惑、怀疑、叛逆都格外强烈。中职德育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道理简单,意义深远。传统的唯知识授课局限于讲抽象理论、提具体要求,难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只有加重学生的愤懑和厌烦。德育具体化,应当是将教育安排与学生发展相一致,将知识、经验总结以某种恰当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亲自感受、体验中获得共鸣,化对立情绪为主动吸收,建构知识体系,并自觉有效实施。
  三、德育具体化策略思考
  (1)多种形式表现内容。①生活化。千姿百态的生活涉及若干德育内容,能让德育具体化落到实处。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细节,渲染细节,让学生得到启迪。如,学生说脏话,禁止、说服的效果都不大。我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基本上也是毫无禁忌地随便说脏话,甚至妈妈也说。我把这个情况说给学生:“这样的父母,他的子女能不说脏话吗?特别是女生,妈妈在学校办公室都说脏话,女儿在教室说脏话,很正常呀!”“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所学的文字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情了,不能像知识不多的父母那样用脏话表达感情!”②完全打破教材编写顺序上课,给学生以新鲜感。一些知识点较多而复杂的章节,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筛选,重新组织。③善用学生中的榜样,慎用“高大全”式的榜样,尽量“让学生感动学生”。计算机专业有一个同学,酷爱计算机,课余时间刻苦钻研,没毕业,用人单位就锁定他了。但他其他各门功课都不好。我在课上说了后,果然学生课后纷纷去打听此人,并谈感受。④用笑话、故事来反映那些可能学生认为“大”而“空”的道理。这是在哲学常识课上常采用的方法。⑤用学生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在自身实践中感受德育精神。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讲、演、唱、表现。⑦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单位,旁听法庭审案等。
  (2)研究学生的德育心理。有人说:“没有现实意义、缺乏生命力的道德灌输,是让学生戴着‘镣铐’混在‘刀剑丛中跳舞’。”德育教材,职校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读通,无须教师“教”或“读”。研究学生的德育心理,解决并分析学生需要什么、厌烦什么。正确的教师要积极去实施,错误的要慢慢、有效引导;也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德育教师往往兼教若干个班,不同班风、学风,思想状况差距很大,不能千篇一律;也要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心理,刚入校与就业前,学生心态不同,德育具体化策略自然也不能雷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找准学生当下的兴趣、困惑、缺失,结合书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尽量避免高呼“完美理论”,书本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距,脱离现实讲理论,与具体化是背道而驰的。
  (3)教师提升教学机智,拓展知识面,精心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技能,教师的教学机智,算是高级技能了。德育内容能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核心。无论用什么形式,无论借助于何种教学媒体,授课语言不到位,学生缺乏架构形式与内容的桥梁,也无法达到德育具体化的效果。需要一提的是,职校学生的状况,很难按照教师的设想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所以教师用以引导的语言技巧和手段尤为重要。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巧妙的语言也能起到意外的德育效果。
  授课语言一方面需要平时自身学习的积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方面需要备课时充分准备,钻研教材及教参等参考资料,做到胸有成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实现“三贴近”和“三统一”,需要教师能研读教材、会解读学生,善通读时事,落实德育目标,真正实现有效德育。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德育应崇尚自然[J].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