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法促进中职语文德育目标的实现
2011-12-31胡敏华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虽说中等职业教育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与之不能同步的却是人们的观念和学生生源的素质。本文试从情境教学法与中职语文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一侧面展开论述,积极探索语文德育新途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职语文;德育目标
虽说职业教育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与之不能同步的却是人们的观念和学生生源的素质。学校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最终目标。作为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初中级人才的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并使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情境教学法和中职语文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一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充分考虑学生个体认识活动差异性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情绪领域,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情感体悟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能起到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语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凝聚点,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开发利用好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优势资源,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对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中职学生的现状
曾经,一篇学生作文让笔者刻骨铭心。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经历了中考的失利,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分开了,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她在河那边的市中校(普高中最好的学校),而我却在河这边的职中校。我觉得我们就像被筛子筛过一样,而我是那被筛落下的。
这段文字是职高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大多因成绩不佳而成为中考的失利者,虽然迈进了职中的大门,但内心却充满着自卑和彷徨,对所学专业的一无所知、对未来的不确定,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由于基础差,对于语文这种文化基础课更是兴趣不高。情境教学,正是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适当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教育隐于无形,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三、以情境教学促进语文德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情感情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的沟通与激发,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兴趣达到一个最佳的兴奋点。在教授《我的母亲》时,笔者就结合学生刚刚结束艰苦的军训,请学生先分别谈谈离开妈妈,参加艰苦军训的感受,然后请学生回忆妈妈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很多学生在讲述中都留下了热泪,对亲情、对母爱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很多学生在作业中都写道:“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妈妈,请原谅我的任性,我爱你”“妈妈,虽然没考上普高让您失望了,但我一定会努力的”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活动情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推动他们自觉地努力探索,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笔者在每堂课之前都有三分钟演讲活动,分学期设置不同的话题:第一学期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第二学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座右铭,第三学期让学生分享小故事大道理,第四学期让学生分享焦点话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自信,也让学生在师生的交流与分享中,心灵得到共鸣,启迪了思考,提升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倾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除此之外,笔者还和学生们开展了“诗歌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了思辨与表达能力,增长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创设激励情境。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中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例如,《石缝间的生命》一文,通过对在石缝中生长的野草、蒲公英、松树三种生命的描写,揭示出其在植物学、生物学、哲学及美学的意义,并把这种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拓展到人类生活,石缝间的顽强生命成为人类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和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讲到了刘翔、霍金、桑兰等励志人物,并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以赏识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肯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
参考文献:
[1]李泓.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