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1-12-31董安军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作者针对近几年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从教材、教法、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都和以往的有所区别,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对教材的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更新快,很多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采用“零起点”的原则,不管你小学是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到了初中我们的教材内容仍然从零开始,这样的课程设计没有衔接性,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出现厌学的现象,影响后期课程的开展,因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另外教材中信息技术实际应用性体现不强,各个学段的内容基本上都是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应用程序操作、网络基础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就是学技术,教软件,与一般的计算机培训班无任何区别,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脱钩。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不单纯是使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应该根据实际,切实调整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给自己的教学和教育进行有效的定位。结合本校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要求,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开发,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留下创造活动空间,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对教师的思考
  信息课程中的老师都很年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说话、提问甚至操作随意性太大。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激励学生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主要职能由以前的“教”转变为“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当调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一切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准绳,是课堂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交朋友,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习主体全身心地参与,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只有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和“以爱施教”,要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师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的氛围,调整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要打破旧的教育模式,要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敢于对教师说心里话,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更懂得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对学生的思考
  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在小学学过信息技术,有些家庭有计算机,有些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对于层次稍低一些的学生,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确定学习目标,通过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来解决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尽可能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或个别示范来解决,这样可以加强同学之间关系的发展,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快,可以通过设置难度比较大的练习任务,和分配他们担当“小教师”的角色,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对教法的思考
  如果问学生喜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肯定都说喜欢,但在实际上学生大部分喜欢的是玩游戏,上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到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因学生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未能自行解决。善于通过问题教学,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设计任务时注重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其他学科问题需求的解决,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点评可以让学生看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审美观点,以便在日后加以改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我们应该经常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反思参与教学的各个因素,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建立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江林.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