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其意义
2011-12-31徐希农
成才之路 2011年31期
一、影响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学问题,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的理想过程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欣赏到认同的发展过程。它的心理基础根源于自我确认、情感归属和团体接纳的需要。青少年对体育明星偶像的崇拜具有双向性功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的崇拜要加以正确引导。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青少年的身体体质,而且也可以纠正他们的心理缺陷,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意义
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人的自豪感,树立自强的意识。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阶段中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自我认同。青少年对偶像的认同也就相当于对他们自己的认同,崇拜偶像会更加有利于他们接纳自己,帮助实现自我的独立。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会渴望得到群体的接纳。于是选择大家都喜爱的公众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这可以在群体中找到共同谈论的话题,受到群体的认同与重视,产生归属感,达到精神上的安慰与稳定。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自然健康成长中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也表现出相当的非理性:盲目崇拜,全盘接受偶像,不加任何判断,认为偶像是完美的化身,把偶像绝对化、神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针对青少年中经常发生的盲目的偶像崇拜现象,应当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偶像,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学校、社会、家庭应正确引导青少年
(1)学校引导。按照新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体育教师不仅教给学生体育技能,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健身强身的自觉意识,使其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社会。促进城市中学生体育偶像认同的多元化,避免出现过度偶像崇拜。过度的偶像崇拜,可能削弱和干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认知。要引导城市中学生把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化为锻炼行为,激励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
(3)家庭教育。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家长应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借助体育宣传榜样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等精神,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会面对挫折,调节身心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运动员为青少年做好榜样。体育比赛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等影响巨大的比赛,很可能让运动员一下子就成名。但对体育明星影响力的开发和创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协调。既不能只重视成绩,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浪费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也不能只重视体育明星影响力的开发和利用,失去体育明星的根基。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保持适度的曝光率,以使体育明星影响力最大化。
(5)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青少年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主要集中在对明星的运动技能、人格特质、外表形象等方面的欣赏上。偶像崇拜的方式有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等。大多数学生认为偶像是他们前进的目标,为其指明方向,特别是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巨大支持。针对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中的不同取向,教师在以体育明星为例开展榜样教育时,要引导青少年应注重偶像的内在品质和特征,学习体育明星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树立体育明星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培养青少年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
四、建议与结论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偶像崇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进行偶像选择,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向的。学校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明星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体育明星本身也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建立良好的美誉度。社会要更新健康观念,在避免出现过度偶像崇拜的前提下,促进城市中学生偶像认同的多元化,引导青少年将内心的崇拜化为锻炼行为,激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赣榆县墩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