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钳专业实施模块课程教学初探

2011-12-31李子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期
关键词:钳工模块化模具

李子森

(广东省江门市技师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模块教学的教育模式,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进行灵活合理的搭配。具体到课程中时模块化教学就是先确定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该目标将教学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考核标准。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它强调学以致用,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对所学的内容要求动手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走上社会岗位后适应能力强。

我校模钳专业在2007年开展了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时间的实施,在教学上已初见成效。

1 实施前的教学问题

1.1 近来,随着国外传入的一些成功模块化职业教育模式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加速了我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反思,深切地感受到,在重技能、重实践的职业教育理念中,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2 模钳专业是我校的一个重要专业。随着学校的发展,模钳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近几年来从最初每届两个班级,发展到每届有八个中级班和四个大专班。学生班级多,就如何充分利用专业有限的教学设备和场地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也加速实施模块化教学重要原因之一。

1.3 我们知道大多数技校生的学习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结果导致“样样都学,样样都不会”、“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的结局。根据学生的状况与社会需求确定好模块,一方面学生按照确定好的模块,可在每个模块教学中更好地钻研技能直到精通,避免了以往“所学的与社会的要求严重脱节”的尴尬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针对不同模块做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学习指导和相应评价。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1.4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直接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很多学校也都在为此而不断地努力着。近年来,模具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是要求专业一线教师面面俱到,但现实是不可能所有专业教师做到,各有所长,以求获得一种相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探究。

2 实施的步骤

2.1 模块的划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的知识内容、实训场地为依据,我们将分六个模块:

模块一:钳工基本技能训练。要求:掌握划线、錾削、锯削与锉削、钻孔、铰孔和攻丝等钳工基本技能操作,达到钳工初级工的技能水平。

模块二:钳工装配基础技能训练。要求:掌握钳工装配基础技能知识,能够完成固定连接的装配和零件的加工。

模块三:电火花加工与冷冲模具。要求:1)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线切割编程加工;2)掌握冷冲模具的结构组成。

模块四:模具加工与装配。要求:1)掌握铣床和磨床等模具加工技能;2)熟悉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

模块五:CAD/CAM数控技术。要求:1)掌握Mastercam绘图与编程和Pro/E绘图及模具设计;2)熟悉数控铣床的操作加工。

模块六:钳工装配与维修。要求:掌握机床的装配及维修技能知识,能够完成常用传动机构的装配和复杂零件的加工,达到钳工中级工的技能水平。

2.2 实施过程:首先,制定好教学大纲,明确各模块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安排,训练内容等。其次,综合评估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安排到相应的模块中,适当和合理的岗位是使专业教师充分发挥其长处之关键。最后,是制定好各学生班级的教学安排,要求根据年级和学习的不同,在各模块做出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同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实训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

2.3 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是检测教育质量、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和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学力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任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实施“模块化教学”后,不同模块所采用的考核的内容、时间和方式都是不相同。例如对模块一的考核是达到初级工的技能要求,完成掌握锉、锯、钻、铰、攻等钳工基本技能的考件。对模块四的考核是能熟练使用铣床、磨床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并能完成模具的装拆及测绘。对模块五的考核是能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零件的三维绘图,并能进行数控加工编程。通过考核,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了督促作用,也检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3 实施的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性实施,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首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施“模块化教学”后,他们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的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态度改变了,知道自己学好了,找工作就更容易。其次是模块教学更加具体化;可较好地解决因为专业班级多,而造成实习安排难于开展的问题。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就目前专业上三十多个班级的实习安排,都能做到“井井有条”。

4 教学的反思

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在不断摸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地研究解决。

4.1 教学内容安排应突出技术点,强调训练的实效性。

由于模块实习课时数有限,模块教学内容中不应过分强调技能的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应该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技术,更好地指导学生训练,提高训练的时效性。如:钳工基本技能模块的锉削教学中应突出三个技术点“站、动、检”。然后对技术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填充,提高效果。会站立(掌握锉削站立姿势和握锉姿势);会运动(懂得如何运力,掌握锉削的动作要点);会检测(懂得如何检查和测量锉削的质量,领会锉削的技巧要点)。即以突出技术点为主线,在“主线”中进行点、线、面的连接,从而起到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

4.2 重方法引导,渗透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如何使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技术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训练,对于日常的一线教师,我们都在遵守着基本的教学流程,也使用着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指导等。

4.3 提高师资水平,增加教学的设施。

1)师资的缺乏。特别是模具模块,近年来,我们的专业老师正朝年轻化的队伍发展,他们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了学校,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同时模具专业技术不断地更新,知识面广,教师的技能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模块的设施条件限制。完善的设施条件配置是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模块实习的设施达不到教学的所需,设置岗位不足,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名学生在一台机床、电脑上进行实训,一方面制约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这些方面有待完善和改进。

[1]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赵志群.北京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钳工模块化模具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模块化住宅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擦擦模具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