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会计的客观表现研究
2011-12-31刘森岩
刘森岩
(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中国特色会计的客观表现在分析会计国际化到底该不该保持一定的中国特色问题时,应该从会计工作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具体会计处理方面进行考察。如果拘泥于从某些会计事项处理方法的异同上来理解中国会计是否具有特色,则没有把握问题的关键,也容易在会计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产生差异。必须强调,方法的差异以及具体业务会计处理的区别并不等同于特色,特色表现为一国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会计环境的差异。因此,一个国家的会计特色应当结合该国的会计环境加以评价。
1.1 会计管理的垂直性
根据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内的会计工作,其它任何部门和团体无权管理。从而形成"国家财政部 -省(市、自治区)财政厅(局)-县(盟)财政局"的垂直管理体制。
1.2 会计规章的层次性
表现为"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的纵向法规系统,基本会计法规与行业会计法规以及综合会计法规与专业会计法规的横向法规体系等。
1.3 会计实务的先行性
一方面,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制度为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日趋成熟,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出现会计制度中尚未规范的内容,则必须进行会计实务的先行探索。
1.4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长期共存性
会计制度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来僵化地处理会计业务。尽管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按照会计准则灵活地规范实务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在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将长期共存,相互协调也是中国会计的特色。因此,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忽视中国的特色。
2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国际经贸往来的发展,带来了会计国际交流的广泛合作。各国经济往来,为我国会计国际化提供了自主的选择空间,使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体现出了中国国情的基本要求。
2.1 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来看:(1)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形式方面。我国采用的是准则加制度的形式,而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准则的形式,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的形式或法律形式。这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要看规范的内容是否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由于准则具有指导性,当准则未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或准则之间有冲突时,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使得准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制度应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制度必然会对会计处理和判断标准做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只能机械照搬。(2)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方面。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或由政府和民间机构制定。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通行的,对于一国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体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一般来说,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必借鉴英、美民间制定形式的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这种由政府单方面制定的形式会暴露出许多缺点,特别是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度的透明度不高,对于这一点,需要我国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加以改进。(3)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方面。财政部在1994年就拟定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程序非常接近,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4)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内容方面。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订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较高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是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找出其共有的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确定我国每一条准则的定义以及确定计量标准。
2.2 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来看,即使我国会计准则提高到国际化水平,也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会计工作就达到了这个高度。只有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会计实现了实务方面的国际化,才算真正的国际化。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向国际化靠拢,但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却还很艰巨。首先是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怎么简单就怎么做,致使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及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体现。其次是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识不到位。
3 走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会计作为国际间经济交流的一种"商业语言",为了增进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与可解性,我国会计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中国会计在独立基础上通过与各国会计的政治性及职业性组织进行相互交流而逐步迈向国际化方向。如果直接套用国际会计准则,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未必完全适合。由于我国会计的具体环境与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国际化进程中,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固然,环境对会计会产生重大影响,只是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国家会计。但是,也无需过分夸大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而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甚至刻意去追求中国特色。
尽管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能否一定能实现这一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致使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我国现阶段会计实务质量上。首先应着重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改变会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其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现状;再次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最后应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此外,还要加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交流,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便于进行我国与有关的国际财务信息的比较和实际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既要客观保持又要主观发扬中国会计特色的基础之上,不仅需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做好会计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还要加强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会计实务水平。
[1]王瑞龙.论中国特色会计的实践基础、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4-20期刊.
[2]李蕊爱.构建中国特色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国流通经济,2007-07-23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