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物地基处理中的注浆加固技术
2011-12-31侯艳峰
侯艳峰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政府行政办,黑龙江 大庆 163711)
在工程建设当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然而由于地基的种类繁多,承载能力也各不相同,处理起来十分复杂。目前采用注浆加固法处理软弱地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 对注浆加固法的认识及划分
注浆技术是通过一种或几种具有胶凝性、流动性和填充性的浆液,合理配比后采用气压、液压或电渗等方法将其注入地基土中,充填地基中的沙石空隙和挤走土粒间的水分和空气,并在间隙内与土粒胶结成“结石体”,提高了土体强度和防渗能力。注浆加固技术的适用用范围包括裂隙岩石、各种砂填土和粉土等,根据注浆形式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式:
1.1 渗透注浆。对渗透性较好、土体颗粒大的砂性土体可采用渗透注浆方式。这一方式注浆压力小,自然渗透在土体中并凝结达到加固的目的。此法要求砂性土的渗透系数大于10-4cm/s。
1.2 劈裂注浆。对于空隙小、浆液流动困难的土体很难采用渗透方式实现加固目的,其渗透系数小于10-4cm/s。处理这情况可先将土体用注浆压力劈裂,然后注浆沿裂隙进入土体,此种方式形成的土体具有很好的加固和防渗作用。应注意在对硬土劈裂时有一定技术难度。
1.3 压密注浆。压力作用下,在土体中注入极浓浆液,形成球形“浆泡”使土体压实。由于“浆泡”占用土体的一部分体积,周围0.3~2m都受挤压密实性明显增强。压密注浆经常应用于中砂地基或排水条件较好的粘性土中,并且在土体地基中以“浆泡”硬度最高。
1.4 电渗注浆。在土体中插入电极后就会产生电渗现象,这时在通电区内的水分会自动流向阴极,并且在土体中留下供浆液渗入的通道。电渗注浆用于粘性土体,所用硅酸盐浆液可与通道上的土粒胶结成加固体。
2 注浆加固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为某化工厂综合楼,拟采用78根直径1100mm的钻孔灌注桩,其持力层为8.9~9.4m深处的页岩层。工程桩静载检测结果表明,持力层部分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载荷要求,必须对该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静载检测实验中,一共在周围布置了8个勘探点,少数勘探点因掘进中渗入大量的水而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工程土体主要由素填土、角砾及强风化页岩组成,局部有粉土及中砂夹层。此土体可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素填土,土质较松散并掺杂砖砾、煤屑等,下部由大量的角砾和块石,土体空隙较大;第二层则为稍密的角砾和深灰色冲积再生土,粒径大约在10~30mm之间,此层在个别探井未被发现,平均厚度在0.1~2.4m之间。第三层为深灰色页岩,含水量较高,厚度为0.3~0.8m。
2.2 注浆加固方案的选用
在注浆前首先应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最简便、最合理的实现地基加固的目的。注浆方式的选用一般遵守以下原则:
(1)一般来说,对于软弱地基的加固宜采用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浆体。
(2)在软土层的上部如有硬壳,则可做为它的封压层;在没有硬壳的情况下,可将地基压实形成封压层或在地基上盖一层半米厚的粘土做为垫层。
(3)在砂砾较多的软弱土层上,应采用先上后下的分段式注浆;如果没有则宜采用先下后上的方式。
此工程的素填土没有砂砾或砂砾粒径较小,可采用第(3)种先下后上的分段式注浆
2.3 地基加固具体方案
2.3.1 方案概述。依据第二点的原则,该工程地基非常适合采用先下后上的分段注浆方式。方法是:将长约1米的带尖头的注浆花管钻孔深入基岩中,将管中的土粒冲洗干净,然后将浆液自注浆花管由下而上逐段注入基岩中。
2.3.2 注浆参数选用。首先说一下注浆压力,它应以现场实验数据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浆液种类等条件的影响。作者根据数据条件以及处理类似地基的经验,建议此处的注浆压力应选用0.4~1.0MPa为宜。其次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注浆施工方法。再次此地基的浆液选用一般的水泥浆即可,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设置为1:1。最后注浆量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注入浆量过少就会影响加固的效果,使强度降低。在一般情况下,理论上注入的耗浆量,应充分填充到颗粒之间的孔隙中,或沿层理或裂隙劈裂式注入。对注浆孔间距和注浆花管参数同样有要求:一般情况下,可将注浆孔布置成梅花型,间距取值 1.2~1.5m,注浆速度 1O~15L/min;注浆花管采用Φ25镀锌钢管,小圆孔呈梅花型布置,每隔10cm横向开设两个6mm小圆孔。
2.4 地基加固具体实施方法
2.4.1 注浆设备的选用。按设计要求及工程施工需要选用91mm或110mm的XY-100型旋挖钻机即可。
2.4.2 测放孔位及成孔。应根据施工图纸,在注浆范围内准确定位设计孔并做好明显标记。根据场地为素填土且深度为1.5~5.2m的特点,可将素填土按深度分段,钻机工作中为防止再次发生不均匀下沉,应将其状态固定。根据实测资料可将素填土自东向西划分为3.5m、5.5m、7.5m三个注浆区域,并将开孔深度安排为综合楼的5.5m、8.0m二个区域。在薄土层钻孔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以现场实际深度为准。
2.4.3 花管制作与注浆。花管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孔深制作,成孔后注浆花管可下至孔底。在注浆之前要做现场单孔注浆试验,将事先配比好的浆液(水灰比1:1,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压力0.4~1.0MPa)注入孔内以确定单孔注浆量,然后按注浆工艺进行施工。注浆的工序应先施工边缘帷幕孔,再施工注浆孔,帷幕孔间距为注浆孔的1/2。注浆完成的判断:一般认为在注浆孔地面冒出大量浆液或注浆量小于0.4L/min时,再稳定30min即注浆完成。应注意不可依次对孔注浆,应跳打跳注。
2.4.5 清洗。浆液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凝结成固体,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损坏设备。因此在每次用完注浆泵、工程钻机、搅拌机等设备后应及时清理上面残留的浆液。当然如果施工间隔的时间低于浆液凝结的时间,则可连续施工,但在连续施工期间应定期清理浆渣。
3 结束语
注浆加固法是地基处理中十分普遍的方法之一,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另外它的投资小、施工简单,可在狭窄场地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注浆加固处理地基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最大发挥其优势。
[1]JGJ 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
[2]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蒋萍,采用注浆加固法处理软弱地基[J].四川水力发电,2010,(02).
[4]何宗花,吴志华.厂房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与加固处理 [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