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风险控制分析
2011-12-31廖清阳
廖清阳
(兴义供电局,贵州 兴义 562400)
1.变电站综自改造的危险源分析
1.1.1 施工方案不全面、不具体,泛泛而谈。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够使工作事半功倍,是各类参与人员熟悉工程进度、组织体系、改造思路、安全措施和可行性的窗口,施工方案是否编制到位、层层优化,将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1.1.2 缺乏二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牵涉到具体的二次电缆及端子号。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全所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关联部分,任何接入的电缆和需拆除的电缆应有的放矢,往往出现未考虑到的电缆等临时情况,而打乱既定计划,疲于应付,而致忙中出错。
1.1.3 施工图纸的影响。对于改造工程,无一例差错的施工图纸,几乎不可能,目前接触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涉及各级最新反措规定、运行要求、设计原理等,也是经常有变更的。如果现场施工人员忽视了或者不清楚这些要求,有可能造成返工、重复停电,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
1.1.4 一次设备改造伴随的风险。进行综自改造的变电站,往往都是80-90年代投入运行的,一次设备的运行年限和输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基本上也到了进行大刀阔斧改造的时候,同时,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一次设备也有一些自动化、远方可控型等要求,因此往往在综自改造的同时,一次设备改造也同步进行。这不仅给施工方案的编排带来更大的难题,并且在施工交界面和工种配合上,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1.1.5 新屏位不足,拆除旧屏的风险。以前的常规变电站一般仅设置一个保护室,空间较少,屏面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但对于综自改造,在建网初始阶段,就需要4~6个必需预留的空屏位,因此不得不采取预留屏位的老旧设备先期改造的措施,整个改造工期将难以把握,而且衍生出一些临时过渡措施,例如前期如果涉及到拆除遥控屏、母差屏、控制屏、公用屏等,对安全运行和受控改造的影响将更大。
1.1.6 二次电缆以及小母线的大量拆接工作。二次拆接线不仅是综自改造最大的工作量,而且是最难受控、不太直观的部位,接入运行设备虽然有图纸,但准备不充分、施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运行部位的二次拆除工作就更为棘手,施工图纸上一般不会涉及,尤其是细节,只能靠施工人员利用好几份老图纸,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不同人员随意性很大。
1.1.7 两套系统并存,引起监控困难。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继续维持运行人员对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一般都采用两套系统并存的方式,即新上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控已接入设备,未改造接入设备仍由分布式RTU系统进行监控的方式。这样的临时过渡方式,需要提供两个远传通道支持,技术上采用"先退后接"的形式,逐步将所有设备过渡到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中,运行部门需要分散力量,在过渡过程中对两套系统进行同时巡视,而新系统还在安装阶段,还需要经常进行调试和程序更改,给运行和施工交接造成极大不便。
1.2 变电站综自改造过程风险控制
1.2.1 严格工器具的使用与管理制度。工作前,对所需安全工器具、材料、备品备件、资料和其他用具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数量充足、完善、合格、到位。
1.2.2 严格接地线使用与管理制度。临时接地线应完好、编号清晰、数量充足,按规定存放,如有外借,应做好有关记录。
1.2.3 严格防误闭锁装置的使用制度。启用万用钥匙严格审批手续,加强监护,用后及时封存;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未查明原因前,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解除运行。
1.2.4 严格执行现场看板管理制度。看板上明示当日停电范围、工作内容、安全措施、运行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可控、在控。
1.2.5 严格特殊危险点专人监护制度。遇有特殊工作地点,有关部门要派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现象。
1.2.6 严格操作票的管理与控制,开展操作规范化活动。操作任务的接令、发令要严格执行"核对复诵"制,完善规范化操作标准,开展"倒闸操作规范化评价"和"操作术语规范化"活动,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1.2.7 严把工作票"四关"(收票、填票、发票、结票)。要接受正确的工作票,并按标准填写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栏对工作地点及设备的带电部分和安全要求要填写清楚、全面(所有工作票的安全措施必须要到现场核对)。发票时应向工作负责人详细交代工作地点、周围设备带电部分和安全措施情况。结票时应注意,凡是检修后设备,必须经"三级"验收合格。
1.2.8 严格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室内、外高压设备和主控室内的安全措施,做到检修区与运行区分明,警示牌醒目,安全通道畅通,给检修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1.2.9 严格各级人员到位及监督检查制度。凡大型操作,管理人员提前一天到站,参加操作准备会、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审核"两票",站队长提前组织好现场各项工作及措施,监护到位等。对于小型停电工作,要通过安全数字监控系统进行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抓大不放小"。
1.2.10加大反违章力度。实行硬指标查违章,不仅要查作业性违章,同时也要查管理性、指挥性和装置性违章。要把查"万用钥匙的使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设备验收和传动试验是否有人监护、交接班制度是否严格、运行人员是否明确操作任务、工作任务、运行方式、是否有超范围操作的现象、检修后的设备状态是否恢复到原始状态"作为反违章的重点。
1.3 工作后期的验收把关
1 检修工作完毕对设备的验收也是至关重要的,验收细致,考虑周全,试验合格,则可以安全顺利送电,否则,不仅送电过程磕磕碰碰,而且会影响到人身安全,因此万不可掉以轻心。这就我们要求务必做好如下几点:
1.3.1 严把设备验收质量关。设备验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根据工作内容及性质,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处理。
1.3.1.1 加强后台机系统、监控机系统的信息验收。综自改造之后,控制屏上所有的光字牌指示退出,全部接入后台机系统,如果信息接入有遗漏,则会导致现场异常而不能及时判断处理;如果信息接入错误,因此造成误判断。
1.3.1.2 不符合验收条件的不予验收,并不得终结工作票。如设备防腐、消缺、清扫未达到要求者,应拒绝验收;变电设备涂刷的RTV涂料不能出现"拉丝"现象等。
1.3.2 严把设备验收过程关。验收过程一定要细致,对综自改造来说,一次设备的验收固然重要,但二次保护的验收要更加注意,因值班人员验收把关不严,出现问题者,工区按照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倍考核。
1.3.3 加强设备送电前的检查。检查开关、刀闸的实际位置已恢复检修前状态,送电范围内(站内控制)的接地线全部拆除,并存放归位,接地刀闸全部拉开并经闭锁;检查模拟屏元件位置应与实际设备位置相符;检查各压板、插件、开关投切位置正确;检查检修记录等是否合格、保护定值是否交代,并与调度核对正确。
1.3.4 加强设备送电后的巡查。由当值值班负责人负责组织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一次设备应按规定巡视项目进行熄灯检查,核实运行方式正确;二次设备要核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灯光、信号是否正常,各压板、转换开关投切位置是否正确,端子箱、机构箱是否关严、电度表运转是否正常等。
1.3.5 做好每次送电后的操作评价总结。结合当天操作情况,针对倒闸操作中暴露的问题和不安全倾向,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评价好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为下一次的顺利停送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通过对工程危险源的辩析和预控,在组织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对以后技改工程的组织落实提供了一些借鉴。
[1]刘健,倪建立,邓永辉.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年1月.
[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92.